生产要素视角下二元财政由显性到隐性的变迁
[Abstract]:Dual finance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which is symbiotic with Chines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production function, dual finance allocates resources to the city through four elements: capital, labor, land and system.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the change of dual finance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from overt to recessive, but it still exists. The difficulty of dual fiscal reform is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 goal is to help the transformation of du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ZD14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1jjd80026) 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基础理论项目(zw2013002)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013lslktzijjx-03)
【分类号】:F8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道忠;城乡差距及其二元财政成因探析[J];财贸研究;2004年02期
2 田明,常春平;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制度创新的要点[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3 何振一;关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财政困难的深层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4年01期
4 邓子基;;关于土地财政的几个问题[J];学术评论;2012年01期
5 彭俊华;;同工不同酬产生的根源、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6 苏明;;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与财政政策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1期
7 张千友;;同工不同酬:现实状况、负面效应与政策建议[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秦海林;;二元财政转换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学家;2007年05期
9 程开明;;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偏向政策影响城乡差距的Panel Data证据[J];经济学家;2008年03期
10 文峰;消除二元财政体制,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J];开发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平;邱风;丁杨鑫;;对称与协调:基于政策供给、制度安排的城乡差距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秦海林;;农村实际税负变化与二元财政测度[J];财经论丛;2010年05期
3 文峰;;财政农业支出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效果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4 秦海林;;财政风险金融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5 付秀丽;石慧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1979—2009[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6 张立;;新时期的“小城镇、大战略”——试论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1期
7 彭志远;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8 李郇;殷江滨;;劳动力回流: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2期
9 戴航;江激宇;;安徽省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贺书霞;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邹向阳;中国城市居住用地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钱陈;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春娟;县治的财政基础及其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志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陈颂东;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广德福;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增武;公平物品的政府供给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柏铭,骆晓强;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J];财经研究;2002年07期
2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3 汤玉刚;;财政竞争、土地要素资本化与经济改革——以国企改制过程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4 王红扬;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5 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上)[J];财政研究;2003年04期
6 刘进,丁伟,刘军民;关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与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04年03期
7 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年01期
8 薛白;赤旭;;土地财政、寻租与经济增长[J];财政研究;2010年02期
9 邓子基;;关于土地财政的几个问题[J];学术评论;2012年01期
10 陶然;汪晖;;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昭明,郭广迪;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2期
2 孙英浩;;资本及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理论前沿;2007年16期
3 朱忠明;论生产要素的择优配置[J];金融科学;1990年02期
4 熊光映;刘光宙;;浅谈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金融方略[J];银行与企业;1991年09期
5 陈秀华;宋艳华;;生产要素到底按什么参与分配[J];海派经济学;2007年02期
6 李犁;“生产要素论”——公有制的理论基础[J];科学中国人;2000年06期
7 宋学文,边丕民,李鲜红;职业企业家: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J];税收与企业;2000年09期
8 郭士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J];行政人事管理;2000年08期
9 程进华;重组生产要素 促进生产力发展[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12期
10 张奎燕;我国石化产业生产要素及需求要素分析[J];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德章;;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陶友之;;《关于工人参与生产要素分配的探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3 谷书堂;蔡继明;;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4 傅有土;;“讲、比”活动是落实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措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周琢;;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下的要素稀缺性与要素收益——兼论外资企业出口下的国际贸易收益[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肖青;;生产要素的贡献评价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吴宣恭;;关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黄大希;;发展民营经济的冷思考[A];宜春市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蔡继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10 谢建方;陈琦;夏东平;;知识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分析与实现形式[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刘长军;我市努力加强生产要素协调[N];盘锦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徐达;城镇化: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N];经济日报;2013年
3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 吴霁虹;全球化中的“新生产要素”[N];科技日报;2009年
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让生产要素充分通过市场进行合理配置[N];消费日报;2011年
5 记者 赵海龙 实习生 马文青;落实重点企业培育政策 全面做好生产要素保障[N];开封日报;2011年
6 记者郝日虹;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刘泱;优势优先: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倾斜[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实习记者 费疆川;全市生产要素供应整体平稳[N];乐山日报;2008年
9 王晴;服务企业促生产 加紧发展保任务[N];江阴日报;2008年
10 晓亮;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应得到确认[N];农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利军;环境生产要素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曹大勇;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卢奇;技术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阳;生产要素拥挤理论内涵及其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月;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损益分析与调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小莉;生产要素拥挤的测度及其形成的产业竞争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聂永瑜;知识对生产要素的作用与管理[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5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红丹;江苏主导产业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贡献度测定[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7 曹卫平;基于知识性生产要素效率最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刘玉博;上海民营经济的生产要素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刘继锴;基于外贸依存度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蒋杏;互联网对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5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21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