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中国式分权与区域经济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8:56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与此相伴随的是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相关文献数不胜数。但是如果把研究的视角从单纯地关注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这一现象本身,转而从更深层次的体制层面切入进行研究,那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就不得不引起重视。 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是分散的财政体制与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其成功之处在于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过程中使地方政府能够稳定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向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辖区经济的激励。另外,以政绩考核为主的地方官员晋升机制,使得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衡量各地方政府业绩和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官员发展辖区经济的激励效果。然而,中国式分权改革又是一个包含了中央与地方间政府治理结构变革、财税体制改革以及行政与经济管理体制变革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年博弈所形成的分权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我国的渐进式、梯度推进的分权改革,分别赋予了不同区域以不同的管理权限,实行有差别的分权体制和开放政策,形成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的不同的梯次的分权格局。一方面,我国逐步推进式的分权改革意味着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格局存在着区域间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和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同样的分权体制在不同的区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作用于经济发展。所以,中国式分权改革是否在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以及作用机制等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效率等三个方面分析东、中、西部的经济绩效差异及变化,并从中国式分权对区域经济绩效作用的制度因素、地方政府间竞争格局的形成、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以及市场化进程等四个方面的差异系统分析中国式分权体制对区域经济绩效不平衡的影响机制,系统回答中国式分权改革对经济绩效区域差异的影响。总结了包括梯度分权改革的弊端、既有财政体制的缺陷和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等在内的目前中国式分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政策建议体系: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模式、进一步完善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政府间博弈规则、创新空间组织形式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制度保障。 文章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提出问题,对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与文献进行分类和梳理,并在相应处给予必要的评论;第二章,从政府治理结构、财税体制、行政与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分析中国式分权的演进过程,并总结中国式分权的内涵与特征;第三章,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等角度分析经济绩效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第四章,分析中国式分权对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绩效不平衡影响机制;第五章,归纳中国式分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政策建议体系。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F812
【图文】:

俱乐部,最优规模,会员,成员


首次使用模型研究了自愿俱乐部的效率性质,该模型包含这样的假设:一家俱部排除非会员不需要成本;俱乐部里的会员不致收到其他会员的歧视;会员分相同的成本和收益[27],并研究在面临外在因素的条件下俱乐部如何确定其最成员数。其理论核心有二:一方面,随着俱乐部成员数量的增加,现有的成员所承担公共物品成本将由更多的成员共同分担,人均劳务成本将会下降;另一方面,的俱乐部成员的进入,会使公共设施拥挤,增加拥挤成本,从而增加外部不经等。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就是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正好等于新成分担运转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点上(如图 1-1)。

公共产品,层次性,公共物品


图 1-2 公共产品的层次性①的俱乐部理论在解决地方政府最优规模的问题上做出了开创南之后,马丁·麦奎尔(Martin Mcguire)[28]在“俱乐部”理一个相关的动态模型,来解释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的形成问题,方分权区域规模最优原则:区域内人均负担的公共物品成本正引起的成本[29]。麦奎尔认为,政府提公共物品必须考虑成本口提供实现最佳规模的公共物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而对于产品,其供应有两种办法:一是由中央政府将全国人口按照偏分别为其提供公共物品;二是由地方政府来提供此公共物品。,并不主张地方自治,中央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只要,即可得到最优。因此,该模型只是指出了地方分权的区域规从理论上为分权找到依据。最佳职能分配理论·斯密创立古典经济学派以来,“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召娣,贺忠厚;财政分权与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J];财会月刊;2005年06期

3 刘金涛;杨君;曲晓飞;;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苗长虹;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5 陆大道;;二○○○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年02期

6 方创琳;关兴良;;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7 莫剑芳,叶世绮;DEA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1年02期

8 王贤彬;徐现祥;周靖祥;;晋升激励与投资周期——来自中国省级官员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9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10 王文剑;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2738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738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