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债务与经济危机——基于分部门债务及债务波动性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23 17:24
  本文聚焦债务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总结债务问题与危机爆发之间关联的背后机理,通过构建跨国面板Logit模型,从实证角度探究债务/GDP水平及波动对经济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私人部门债务累积将提升危机发生概率,而政府部门债务累积在一定阶段内有助于降低危机发生概率。第二,各部门债务(包括总债务、私人债务、政府债务及外债等)/GDP水平在短期内过快上升或下降均会提高危机发生概率。第三,债务/GDP水平在短期内过快上升或下降对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高于债务/GDP水平本身。基于实证结果及相关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空间,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手段进行逆周期调节。但目前我国广义政府债务与GDP之比或已接近阈值,需保持审慎,注意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总债务水平,应更多从分部门视角关注政府债务与私人债务风险;外债风险更难以控制且可能与汇率风险相叠加,需对其予以关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债务与经济危机——基于分部门债务及债务波动性视角


债务问题与危机爆发机理图

危机,债务,样本均值,政府债务


典型事实二。危机前后,政府债务/GDP水平与私人债务/GDP水平呈现不同趋势。如图2所示,危机前五年的政府债务/GDP水平一直低于全样本均值且基本没有上升,而危机前私人债务/GDP水平一直在攀升;危机后,私人债务/GDP水平具有明显的“去杠杆”特征,政府债务/GDP水平则先持续上升再稳定于较全样本均值更高的水平。这说明,由于政府债务与私人债务的性质不同,在危机征兆不明显、经济形势尚好时,政府债务水平稳定,私人部门持续加杠杆;当危机临近发生时,政府通常举借新债以进行逆周期调节,尽力防范危机爆发,而私人部门在面对宏观基本面恶化时通常采取顺周期的去杠杆行为。当经济形势恶化、危机临近时,政府债务与私人债务提升对危机发生的影响并不一致。由于总债务/GDP水平无法看出分部门的差别,因此,在分析债务/GDP水平对危机发生的影响时,有必要进行分部门研究。典型事实三。危机前,外债/GDP水平及波动指标均高于全样本均值。与其他债务数据来自BIS不同,外债数据来自CEIC数据库。由于数据来源不同、覆盖范围有重叠,需要单独对外债进行研究。如图2和图3所示,危机前,外债/GDP水平及波动指标均高于全样本均值。可见,对外债的研究,同样适用债务/GDP水平及波动的整体框架。

危机,债务,样本均值,均值


本部分观察了美国、希腊、泰国在1980—2017年间债务/GDP水平及波动情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美国、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时期的希腊均呈现阶段性的总债务/GDP高波动。两国私人债务/GDP水平在危机前攀升,在危机后下行;美国的政府债务/GDP水平在危机前较为平稳,在危机后进一步抬升并维持在高位;希腊由于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政府债务/GDP水平在危机前急剧上升,且危机后,政府债务杠杆并未下降而是维持在高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泰国也经历了外债危机,当时泰国的外债/GDP水平及波动均处在历史高位(1)。(三)基本假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IS最新公布的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变化原因分析[J]. 李宏瑾,任羽菲,张轶晴.  金融与经济. 2019(03)
[2]金融危机的预警、传染与政策干预[J]. 马骏.  新金融评论. 2018(06)
[3]杠杆率、经济增长与衰退[J]. 刘晓光,刘元春,王健.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6)
[4]杠杆率水平、经济结构转型与“债务—通缩”风险[J]. 纪敏,李宏瑾,杨小玄.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1)
[5]金融杠杆、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J]. 马勇,陈雨露.  经济研究. 2017(06)
[6]杠杆率结构、水平和金融稳定--理论分析框架和中国经验[J]. 纪敏,严宝玉,李宏瑾.  金融研究. 2017(02)



本文编号:3245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45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