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明中后期下河地区的水环境与赋役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1-06-24 15:25
  明嘉靖以来,由于水环境的恶化,下河地区的州县普遍面临赋税征收的困难。府、巡按一级的官员,根据水环境与水利系统维护的差异性,一方面蠲免受水之高邮、宝应、兴化、泰州等州县的部分赋税。另一方面,自正德年间始,将受水患最为严重之兴化县的部分赋税调剂至泰州、江都、如皋等滨江州县,试图通过在州县之间的调剂完成赋税的缴纳。这一措施虽然得以短暂的推行,但是却损害了被额外摊派赋额州县的利益,万历初即无法延续,只得采用钞关船税银、支修河夫银、仓稻米、漕折银、赃罚银等田赋之外的其他经费筹措方式。兴化县最早采取田地清丈、整顿里甲体系的措施,进行赋税征收体系的调整。嘉靖、万历时期,泰州、如皋施行民灶分征,其目的皆是控制更多的可缴纳赋税的田地与户口,整顿赋税征收的秩序,缓解完纳赋税的压力。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水环境与水利维护的差异性
二、兴化赋重与调剂的困难
三、赋税征收体系的改革
四、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政府与环境资源的利用——明清时期下河地区的农民生计与淮扬水利工程的维护[J]. 肖启荣.  社会科学. 2019(07)
[2]水环境与兴化圩-垛农田格局的发展(16-20世纪上半叶)[J]. 袁慧,王建革.  中国农史. 2019(02)
[3]从洪灾走廊到水乡天堂:明清治淮与里下河湿地农业系统的形成[J]. 卢勇,陈加晋,陈晓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4]环境变迁视野下的明清时期苏北旱灾研究[J]. 卢勇,李燕.  中国农史. 2013(01)
[5]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J]. 卢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清代黄淮运减水闸坝的建立及其对苏北地区的消极影响[J]. 曹志敏.  农业考古. 2011(01)
[7]康乾时期关于治理下河地区的两次争论[J]. 王英华.  清史研究. 2002(04)



本文编号:3247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47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