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1 08:3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至今依然是个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薄弱,许多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吃饭成为常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根据古典增长理论,资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财政资金实力雄厚,必然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农业是基础产业具有一定公共产品的性质,自身投入不足,这也要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研究,涉及省级和地市区域差异的研究很少。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实证分析工具,对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具体从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及投入产出效率,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及最优结构,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比较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依据以上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有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财政支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78-2011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
图3-2 1978-2011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比值(%)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9-2012)》从图3-3可以知道,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率却呈现出波动式下降趋势,第一个高峰期是1979-1980年,农村地区兴起了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支农支出比率较高,都在15%以上,之后财政支农支出比率一直在下降,虽然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但与第一个高峰相比差距较大,基本都没超过9%,最高值出现在1992年的8.7%,财政支农比率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1998年,当年财政支出比率达到7.2%,之后又迅速的回落,直到2006年后财政支农比率开始逐年回升,到2010-2011年达到第四个高峰期,比值达到9.5%,但与第一个高峰期相比仍然较低,占比处于10%以下,总的来看,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的比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稳定,这不利于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图3-3还可以看出,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农业GDP的贡献率相比也是相当不协调。农业GDP的贡献率在1979年达到最高值38%,之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到2011年这一比率为9.2%,为历史最低点。2009年福建省农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
图3-3 1978-2011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农业GDP的贡献率(%)注:农业GDP贡献率=当年农业GDP/当年GDP总量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9-2012)》3.1.3福建省与全国及东部省份财政支农规模比较从图3-4可以看出,2011年福建省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为558.84元,不仅低于全国人均财政支农737.56元,而且在东部省市中处于末位,仅高于广东省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400.14元。东部省份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最高的为北京市为928.07元,比福建省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多出369元,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第二多的是江苏省为782.56元,之后从高到低依次为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福建省,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最低的为广东省。但是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来看,福建省人均财政支农增长率为28.72%,仅次于天津市的31.08%,在东部各省市排第二,且高于全国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的21.66%。东部各省市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排第三位的是广东省的28.54%,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最低的是上海市为4.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及灰色关联分析[J]. 吴其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财政支农结构对农村GDP的脉冲效应分析[J]. 吴庆田,方倩. 统计与决策. 2012(14)
[3]财政支农支出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张海燕,邓刚. 经济问题. 2012(06)
[4]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研究[J]. 吴其勉.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5]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的SVAR分析[J]. 王晓润,尹宗成,孙鑫.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6]我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 赵璐,吕杰. 经济问题. 2011(04)
[7]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26省2000—2007年面板数据[J]. 李星,王艺明. 开发研究. 2010(05)
[8]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我国农民收益分配问题研究[J]. 焉香玲. 经济纵横. 2010(07)
[9]财政支农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J]. 黄新建,王勇.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2)
[10]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面板模型分析[J]. 辛兵海,马丽斌. 农村经济. 2009(11)
硕士论文
[1]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增长[D]. 蒋柳.东北财经大学 2011
[2]财政支农政策效应研究[D]. 张鎣.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张胜戚.西北大学 2010
[4]我国农业投入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焕春.天津大学 2010
[5]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效益的实证研究[D]. 刘书红.辽宁大学 2008
[6]财政支农资金绩效问题研究[D]. 王栋.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7744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78-2011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
图3-2 1978-2011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比值(%)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9-2012)》从图3-3可以知道,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率却呈现出波动式下降趋势,第一个高峰期是1979-1980年,农村地区兴起了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支农支出比率较高,都在15%以上,之后财政支农支出比率一直在下降,虽然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但与第一个高峰相比差距较大,基本都没超过9%,最高值出现在1992年的8.7%,财政支农比率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1998年,当年财政支出比率达到7.2%,之后又迅速的回落,直到2006年后财政支农比率开始逐年回升,到2010-2011年达到第四个高峰期,比值达到9.5%,但与第一个高峰期相比仍然较低,占比处于10%以下,总的来看,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的比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稳定,这不利于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图3-3还可以看出,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农业GDP的贡献率相比也是相当不协调。农业GDP的贡献率在1979年达到最高值38%,之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到2011年这一比率为9.2%,为历史最低点。2009年福建省农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
图3-3 1978-2011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农业GDP的贡献率(%)注:农业GDP贡献率=当年农业GDP/当年GDP总量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1999-2012)》3.1.3福建省与全国及东部省份财政支农规模比较从图3-4可以看出,2011年福建省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为558.84元,不仅低于全国人均财政支农737.56元,而且在东部省市中处于末位,仅高于广东省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400.14元。东部省份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最高的为北京市为928.07元,比福建省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多出369元,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第二多的是江苏省为782.56元,之后从高到低依次为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福建省,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最低的为广东省。但是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来看,福建省人均财政支农增长率为28.72%,仅次于天津市的31.08%,在东部各省市排第二,且高于全国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的21.66%。东部各省市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排第三位的是广东省的28.54%,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最低的是上海市为4.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及灰色关联分析[J]. 吴其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财政支农结构对农村GDP的脉冲效应分析[J]. 吴庆田,方倩. 统计与决策. 2012(14)
[3]财政支农支出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张海燕,邓刚. 经济问题. 2012(06)
[4]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研究[J]. 吴其勉.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5]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的SVAR分析[J]. 王晓润,尹宗成,孙鑫.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6]我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 赵璐,吕杰. 经济问题. 2011(04)
[7]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26省2000—2007年面板数据[J]. 李星,王艺明. 开发研究. 2010(05)
[8]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我国农民收益分配问题研究[J]. 焉香玲. 经济纵横. 2010(07)
[9]财政支农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J]. 黄新建,王勇.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2)
[10]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面板模型分析[J]. 辛兵海,马丽斌. 农村经济. 2009(11)
硕士论文
[1]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增长[D]. 蒋柳.东北财经大学 2011
[2]财政支农政策效应研究[D]. 张鎣.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张胜戚.西北大学 2010
[4]我国农业投入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焕春.天津大学 2010
[5]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效益的实证研究[D]. 刘书红.辽宁大学 2008
[6]财政支农资金绩效问题研究[D]. 王栋.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7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7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