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预算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主要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07 02:30
本文从直观表现和动态变化两个角度,发现我国不同省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结构存在明显且具有阶段性规律的系统差异。基于这一差异的典型事实,本文进一步依据相关财政理论和已有文献,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从地方财政状况、经济状况、官员和支出目标特征四个维度对差异展开综合分解,以期探究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反映地方财政状况的支出分权和地方财力一直是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同时在特定时期,反映地方经济状况的城市化、市场化,体现支出目标特征的人口密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地方官员因素也是差异的重要来源。优化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个可行之策是实现支出分权和地方财力两个持续性来源稳中有变;城市化、市场化等阶段性来源灵活调整。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 2020,41(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各省份经济建设、科教文卫和公共安全支出占比散点图
表1 不平等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特点与应用 指标名称 相对平均离差 变异系数 对数标准差 基尼系数 平均对数离差 泰尔指数 计算公式 1 n ∑ ( (y i - y ˉ )/ y ˉ ) σ/ y ˉ ( 1 n ∑ ( logy i -r) 2 ) 1/2 1 2n 2 y ˉ ∑ ∑ | y i -y j | ∑ log ( y ˉ y i )/n 1 n ∑ y i y ˉ log ( y i y ˉ ) 指标特点 均值上的相对离散程度,考虑偏离方向 均值上的相对离散程度,不考虑偏离方向 对数的均值上的离散程度 考虑序列的排序状态,对分布中部的差异变动更为敏感,具有一定社会福利含义 考虑对数的均值上的偏离程度,是广义熵指数的一种,不考虑偏离方向 考虑信息敏感度,是广义熵指数的一种,对分布中部的差异变动更为敏感 文献应用 曲兆鹏、赵忠(2008);罗楚亮(2010);潘家华、张丽峰(2011);万广华等(2018) 注:表中n为序列样本个数;yi为序列取值,其中i,j=1,2,...,n; y ˉ 为序列均值,σ为序列标准差,r为取对数后序列均值。综上所述,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一直存在差异,并且在特定阶段内还具有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立足于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典型事实,本文需要进一步探究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成因究竟是什么?其中,哪些始终在发挥作用,哪些仅发挥了阶段性的作用?本文接下来从财政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出发,归纳和总结能够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具体因素,然后借助两种回归分解法予以回答。
在财政基础理论中,瓦格纳法则、经济发展阶段论、公共选择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财政分权理论均涉及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的具体影响因素。其中,瓦格纳法则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被提出,具体论述了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人口密度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五个能够影响政府预算支出的因素(Wagner,1958)。20世纪60年代,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共同提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再次提及了作为政府支出目标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影响政府财政支出(Rostow,1960;Musgrave和Peacock,1967)。同样在60年代,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提出公共部门中的政府官员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有影响(Buchanan,1967)。20世纪90年代初,Barro又在加入了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以税收作为财政收入衡量指标,发现了财政收入规模能够影响政府财政支出(Barro,1990)。然后从90年代末开始,财政分权理论提出财政分权程度可以影响地方财政支出(Keen和Marchand,1997;Qian和Roland,1998;Heine,2006)。综上所述,财政基础理论百余年来的研究围绕“什么因素能够影响政府预算支出”这一核心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以上具体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后,提出地方财政状况、地方经济状况、地方官员和支出目标特征四个主要维度,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分解指标体系。具体来看,地方财政状况能够影响政府预算支出结构。在这一维度上,首先,支出分权指标反映了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在支出责任划分上的差异,是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具体衡量指标之一。Qian和Roland(1998)认为,财政分权所引发的财政竞争会导致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区域价值大于边际社会价值,从而会激励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支出占比。Keen和Marchand(1997)以及Heine(2006)将财政分权与要素流动性联系起来,发现地方政府会通过增加资本偏好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吸引资本流入,相应地会减少居民偏好的福利性财政支出。在实证研究方面,傅勇和张晏(2007)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的省级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越高,但科教文卫的支出比例并不会对应减少。更多从财政分权角度研究其对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结构的研究,集中于构建财政支出分权的不同度量指标(黄国平,2013;吴延兵,2017),他们都发现了财政支出分权对基本建设支出的正向影响,以及对公共服务支出的负向影响。就财政分权来看,除支出分权外,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预算支出结构的固有差异也可能影响各省份的预算支出结构,所以本文在地方财政状况维度上还加入了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分项支出占比的绝对差值(以下简称分项占比央地差)这一分解指标进行研究。其次,地方财力衡量了地方政府可以调用的财政资源,根据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理论(Barro,1990),当政府通过税收来满足财政支出时,税收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因而一个直观的推论是:地方政府会因为地方财力高低改变而调整财政支出。对此,张志超和丁宏(2009)指出各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财政收入总量的影响。张宇(2013)也发现在控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财力越丰富的地方政府越倾向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竞争效应分析[J]. 李振宇,李涛.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3)
[2]中国收入不均等的下降及其成因解析[J]. 万广华,吴婷,张琰. 劳动经济研究. 2018(03)
[3]中国式分权下的偏向性投资[J]. 吴延兵. 经济研究. 2017(06)
[4]地方官员更替、任期与支出政策变动——基于198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龚璞,俞晗之,吴田,吴洵. 公共管理评论. 2015(01)
[5]市场化进程、财政分权与收入差距[J]. 马胡杰,霍骁勇. 软科学. 2014(06)
[6]地方财政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回应性研究[J]. 尹恒,杨龙见.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5)
[7]什么决定了地方财政的支出偏向——基于地方官员的视角[J]. 王贤彬,张莉,徐现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6)
[8]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以东中西部六省为例[J]. 黄国平. 宏观经济研究. 2013(07)
[9]财政分权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异——中国政府为何偏好生产性支出[J]. 张宇. 南开经济研究. 2013(03)
[10]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 潘家华,张丽峰.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5)
本文编号:3573627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 2020,41(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各省份经济建设、科教文卫和公共安全支出占比散点图
表1 不平等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特点与应用 指标名称 相对平均离差 变异系数 对数标准差 基尼系数 平均对数离差 泰尔指数 计算公式 1 n ∑ ( (y i - y ˉ )/ y ˉ ) σ/ y ˉ ( 1 n ∑ ( logy i -r) 2 ) 1/2 1 2n 2 y ˉ ∑ ∑ | y i -y j | ∑ log ( y ˉ y i )/n 1 n ∑ y i y ˉ log ( y i y ˉ ) 指标特点 均值上的相对离散程度,考虑偏离方向 均值上的相对离散程度,不考虑偏离方向 对数的均值上的离散程度 考虑序列的排序状态,对分布中部的差异变动更为敏感,具有一定社会福利含义 考虑对数的均值上的偏离程度,是广义熵指数的一种,不考虑偏离方向 考虑信息敏感度,是广义熵指数的一种,对分布中部的差异变动更为敏感 文献应用 曲兆鹏、赵忠(2008);罗楚亮(2010);潘家华、张丽峰(2011);万广华等(2018) 注:表中n为序列样本个数;yi为序列取值,其中i,j=1,2,...,n; y ˉ 为序列均值,σ为序列标准差,r为取对数后序列均值。综上所述,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一直存在差异,并且在特定阶段内还具有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立足于我国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典型事实,本文需要进一步探究省际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主要成因究竟是什么?其中,哪些始终在发挥作用,哪些仅发挥了阶段性的作用?本文接下来从财政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出发,归纳和总结能够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具体因素,然后借助两种回归分解法予以回答。
在财政基础理论中,瓦格纳法则、经济发展阶段论、公共选择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财政分权理论均涉及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的具体影响因素。其中,瓦格纳法则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被提出,具体论述了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人口密度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五个能够影响政府预算支出的因素(Wagner,1958)。20世纪60年代,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共同提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再次提及了作为政府支出目标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影响政府财政支出(Rostow,1960;Musgrave和Peacock,1967)。同样在60年代,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提出公共部门中的政府官员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有影响(Buchanan,1967)。20世纪90年代初,Barro又在加入了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以税收作为财政收入衡量指标,发现了财政收入规模能够影响政府财政支出(Barro,1990)。然后从90年代末开始,财政分权理论提出财政分权程度可以影响地方财政支出(Keen和Marchand,1997;Qian和Roland,1998;Heine,2006)。综上所述,财政基础理论百余年来的研究围绕“什么因素能够影响政府预算支出”这一核心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以上具体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后,提出地方财政状况、地方经济状况、地方官员和支出目标特征四个主要维度,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分解指标体系。具体来看,地方财政状况能够影响政府预算支出结构。在这一维度上,首先,支出分权指标反映了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在支出责任划分上的差异,是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具体衡量指标之一。Qian和Roland(1998)认为,财政分权所引发的财政竞争会导致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区域价值大于边际社会价值,从而会激励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支出占比。Keen和Marchand(1997)以及Heine(2006)将财政分权与要素流动性联系起来,发现地方政府会通过增加资本偏好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吸引资本流入,相应地会减少居民偏好的福利性财政支出。在实证研究方面,傅勇和张晏(2007)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的省级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越高,但科教文卫的支出比例并不会对应减少。更多从财政分权角度研究其对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结构的研究,集中于构建财政支出分权的不同度量指标(黄国平,2013;吴延兵,2017),他们都发现了财政支出分权对基本建设支出的正向影响,以及对公共服务支出的负向影响。就财政分权来看,除支出分权外,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预算支出结构的固有差异也可能影响各省份的预算支出结构,所以本文在地方财政状况维度上还加入了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分项支出占比的绝对差值(以下简称分项占比央地差)这一分解指标进行研究。其次,地方财力衡量了地方政府可以调用的财政资源,根据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理论(Barro,1990),当政府通过税收来满足财政支出时,税收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因而一个直观的推论是:地方政府会因为地方财力高低改变而调整财政支出。对此,张志超和丁宏(2009)指出各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财政收入总量的影响。张宇(2013)也发现在控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财力越丰富的地方政府越倾向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竞争效应分析[J]. 李振宇,李涛.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3)
[2]中国收入不均等的下降及其成因解析[J]. 万广华,吴婷,张琰. 劳动经济研究. 2018(03)
[3]中国式分权下的偏向性投资[J]. 吴延兵. 经济研究. 2017(06)
[4]地方官员更替、任期与支出政策变动——基于198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龚璞,俞晗之,吴田,吴洵. 公共管理评论. 2015(01)
[5]市场化进程、财政分权与收入差距[J]. 马胡杰,霍骁勇. 软科学. 2014(06)
[6]地方财政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回应性研究[J]. 尹恒,杨龙见.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5)
[7]什么决定了地方财政的支出偏向——基于地方官员的视角[J]. 王贤彬,张莉,徐现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6)
[8]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以东中西部六省为例[J]. 黄国平. 宏观经济研究. 2013(07)
[9]财政分权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异——中国政府为何偏好生产性支出[J]. 张宇. 南开经济研究. 2013(03)
[10]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 潘家华,张丽峰.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5)
本文编号:3573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57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