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碳税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差别碳税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同时人类发展面临着能源危机,二氧化碳减排不仅是国际需要,也是我国保持能源安全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2014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越欧美的总和,全球碳计划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9%,成为目前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国内外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达到GDP质的增长,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措施。碳税作为直接影响能源价格的市场减排手段,易于操作,减排效果明显,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税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国际社会中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碳税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减排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对我国征收碳税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影响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征收碳税是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政策,但是由于我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差异,碳税政策对各区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加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我国应当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置区域差别碳税政策。本文根据各省市的碳排放量将我们29个省市划分为三个区域:高碳排放区、中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并根据最优碳税理论与最优碳税模型设置各区域的最优碳税税率,结果分别为:60元/吨,33.5元/吨和14.3元/吨。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差别碳税政策的不同区域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根据我国各区域的差异设置区域最优碳税税率,实行差别碳税政策,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可以消除碳税政策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为我国制定差别碳税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上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划分 最优碳税税率 差别碳税 经济效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2;X19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21
- 1.1 选题背景10-12
- 1.1.1 碳减排是国家发展的国际需要10
- 1.1.2 碳税是行之有效的碳减排措施10-11
- 1.1.3 我国将实施碳税政策提上日程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
- 1.3 碳税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2-17
- 1.3.1 碳税的理论研究12-13
- 1.3.2 碳税的经济效应研究13-17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7-20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17-18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18
- 1.4.3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框架18-20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20-21
- 1.5.1 创新点20
- 1.5.2 难点20-21
- 2 碳税的理论分析21-25
- 2.1 碳税内涵的界定21-22
- 2.1.1 碳税与能源税的区别21-22
- 2.1.2 碳税与碳排放交易的区别22
- 2.2 征收碳税的理论依据22-25
- 2.2.1 公共产品理论22
- 2.2.2 负外部性理论22-23
- 2.2.3 庇古税理论23
- 2.2.4 “双重红利”理论23-24
- 2.2.5 污染者负担原则24-25
- 3 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25-29
- 3.1 开征碳税的国际经验25-26
- 3.2 对我国的启示26-27
- 3.3 我国实施碳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7-29
- 3.3.1 我国实施碳税政策的必要性27
- 3.3.2 我国实施碳税的可行性27-29
- 4 区域划分与最优碳税税率设定29-37
- 4.1 区域划分29-32
- 4.2 最优碳税税率设定32-37
- 4.2.1 最优碳税理论32-33
- 4.2.2 最优碳税税率模型设定33-35
- 4.2.3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定35-36
- 4.2.4 我国各区域最优碳税税率36-37
- 5 差别碳税政策的各区域经济效应实证分析37-44
- 5.1 模型选择37-38
- 5.2 数据来源38
- 5.3 数据处理与模型设定38-40
- 5.3.1 单位根检验38-39
- 5.3.2 协整关系检验39
- 5.3.3 模型设定39-40
- 5.4 实证分析40-44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44-47
- 6.1 主要结论44-45
- 6.2 政策建议45-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立中;;“碳税”猜想[J];环境;2010年01期
2 ;法国政府将放弃碳税计划[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4期
3 蔡博峰;;国际机动车碳税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经济;2011年Z1期
4 蔡博峰;;国际机动车碳税经验[J];环境保护;2011年Z1期
5 胡新婷;;我国碳税研究的进展及反思[J];财务与金融;2011年04期
6 项勇;任宏;;我国碳税征收效应分析及实施措施[J];经济问题;2011年12期
7 程昱诗;;浅谈中国碳税制度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商业;2012年02期
8 林明彻;杨富强;;中国为什么研究和开征碳税[J];中国三峡;2012年03期
9 毛小松;朱学义;;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基于博弈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年18期
10 郑琪;;关于碳税的内涵及其效应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德发;毛思佳;陈君;;碳税的经济分析与规制设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晓勤;;对美英航空碳税案判决的几点质疑——兼及中国的应对策略[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日本官方:碳税给日电企年均增负10亿美元[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5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兆敏;;论欧盟航空碳税与WTO规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7 骆瑞玲;范体军;夏海洋;;碳税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收益分析及决策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2管理科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国初步提出征收家庭碳税标准[N];财会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中国迎向碳税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吴睿鸫;碳税开征不能损害公众福利[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法国碳税法案被批“生态帝国主义”[N];人民日报;2010年
5 商武;法国再提碳税法案[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何爽;法国搁置碳税计划 转而寻求欧盟统一碳税[N];中国税务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彬;碳税呼之欲出 开征时机成关注焦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国金;我国拟2012年征收企业碳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桂琴;碳税渐近[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京玲;时间表渐趋明朗 碳税开征面临两难境地[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建新;基于CHINA3E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与碳减排问题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孜孜;我国碳税的税率估算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恒;基于CGE模型的碳税征收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2 冯翔;我国开征碳税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刘静;我国碳税收入测算及其和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海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的碳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张居洋;碳税及国家补贴对低碳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瑶;我国碳税开征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8 刘悦;制造业碳税征收机制研究与产业升级潜力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哲;提高中国碳税绩效的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朱锦晨;碳税对区域经济-环境-能源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差别碳税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8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