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日本昭和初期(1926-1936)的财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10 10:32

【摘要】 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建立起的近代财政体制推动了日本产业发展。总体来说,经济是在政治的大框架下运行的,在战前日本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日本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国家主导、技术移植和军事工业优先,其前提是巨额财政投入,在经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战争景气的消退,对于普遍处于危机状态的企业,日本政府通过银行进行救济,挽救了一大批濒于破产的企业。进入昭和时代,民政党内阁为重振日本经济,开始把希望寄托于金解禁政策上,在财政上实施紧缩政策,但其紧缩政策所造成的金融恐慌,最终发展成“昭和金融危机”。政友会内阁上台后,仍沿用其传统的积极政策,其预算规模、国债规模进一步扩大。民政党内阁重新上台后,井上准之助开始以“紧缩财政”为核心,实施“均衡财政”,为将来利益实行政策性后退。除缩减预算规模、减少政府财政开支外,其最重要手段是实施“金解禁”政策。但紧缩财政与世界性经济危机重合,严重冲击了日本经济,井上财政以失败收场。政友会重新执政后,高桥是清对传统资本主义体制进行修正,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桥财政思想及政策,虽然与凯恩斯理论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高桥依靠扩大军事支出的通货膨胀政策使日本率先走出危机。但“军事第一,民生第二”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是短期的,极易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从长远看则会断送日本经济进一步成长的空间。高桥也看到了这一点,后期高桥财政力图恢复“健全财政”,减少财政赤字,缩减军费开支。但随着“二·二六”事件爆发,高桥财政画上句号。军部法西斯在政治上的势力进一步加强,经过马场财政、结城财政、贺屋财政,日本进入准战时财政体制阶段。 

【关键词】 昭和初期; 金解禁; 井上财政; 高桥财政; 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 


第 1章   绪论 

 

1.1   概念的界定及选题意义 

本研究课题属于日本经济史研究范畴,研究对象是昭和初期的财政政策。“财政”这一名词,“最早源于西欧,13~15 世纪,拉丁文 Finis 系指结算支付期限之意,后来演变 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和罚款支付的含义。到 16 世纪末,法国政治家波丹,将法语 Finances 作为财政一词使用,认为财政是“国家的神经”(The nerves of state),随后逐步泛指国家及其他公共团体的理财。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从西欧各国引用Finance一词,又吸收中国早已分开的‘财’和‘政’的含义,创造了财政一词,并于1903年传入中国,逐步取代以前各种称谓,确立财政概念。”我国对于“财政”概念,根据《辞海》解释,“又称‘国家财政’。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表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政府收支按预算年度编制财政预算。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和债务收入。财政支出通常按政府职能分类,包括国防支出、行政支出、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债务支出等。”根据《简明大英百科全书》,财政与货币政策相提并论。“财政与货币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稳定经济以保持高就业率和高生产水平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财政政策是指增加或减少税收和政府开支;货币政策则与金融市场、信贷、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供应有关。基本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政府当局可以采取行动提高或降低就业和生产水平,并影响物价趋势。就政府政策而言,政府可在设备、建筑、公用事业或社会保险方面增加支出,通过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也可在预算收入项下减少各种税收,以达到经济扩展的效果。在经济活动处在高水平、物价迅速上涨时,政府可以减少开支、增加税收、严格控制提取折旧基金等办法,使之减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也可采用与上述办法相反的措施来反对通货膨胀的趋势。”我国经济学者一般认为,财政亦称“国家财政”。“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活动及所体现的特定分配关系。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剩余产品的出现是其产生的物质前提;私有制和阶级对抗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国家的出现是其形成的标志。……财政正是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形成、并作用于国计民生的主要方面。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反映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昭和初期是指从昭和天皇即位的1926年12月25日到1936年“二·二六事件”为止的大致十年时间,日本经济史学家安藤良雄先生把这一时期称为“它揭开了作为一个激烈动荡时代的帷幕”,“这十年,就是所谓的昭和时代第一期的情况。”从19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初,日本藏相的地位和权限都还没有被强化,在当时的日本行政机构中,除大藏省外,还有商工商和农林省制定经济政策。但由于大藏大臣掌握编制预算权力,可以综合调整各省经济政策。所以,大藏大臣具有经济政策的最终决定权。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局面日益严峻,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藏大臣在内阁中的发言权和地位益发重要。对此,《大藏省百年史》作了以下表述:“这个时期是大藏省各项政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全体带来极大影响的时代,大藏省是由井上、高桥这样政策目标鲜明、个性强大大臣领导的时代。”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状况 

纵观中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从宏观从发,缺乏深入分析。尤其在日本财政政策产生原因、历史影响分析上,多为概述。而日本学者多从微观从发着眼研究,窥一斑而不见全豹,没有把这一问题同日本整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所以,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看,该课题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该项课题的研究,中国学者的研究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专门进行论述的也并不是很多。早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者凌玉选的论文《日本的老财神高桥是清》、余仲瑶的论文《日本高桥财政及马场财政之检讨》、王经武的论文《井上准之助:第一次欧战时及战后日本外汇问题》,对井上财政和高桥财政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进入 80年代以后,国内学术界关于日本财政货币金融政策问题的研究,有吕万和先生的论文《高桥财政与罗斯福新政》,吕万和先生认为,“对高桥本人及其思想确实不宜简单概之。至于高桥财政,则只能按其实际实施状况,概之为‘军需通货膨胀’,是走向战争的财政。”周颂伦教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的金融政策评述》,也对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整个经济政策做了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尤其是对金融政策对日本经济的重要作用做了透彻分析。认为日本一方面要同欧美协调,一方面又要继续在亚洲推行帝国主义政策,唯有推行在正常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扩张政策来回摆动。但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对日本政府在货币本位制度问题上矛盾立场,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该文对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货币金融政策具有借鉴意义。湛贵成的论文《高桥是清与高桥财政》中指出,“他所推行的财政是培植、助长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势力的财政。正是因为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扩张军备的财政大大刺激了军国主义法西斯的胃口,而自身又无法在均被扩张与保全财政平衡这一矛盾中寻求妥协,而最终导致被军国主义极端分子刺杀的悲剧。高桥是清的一生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兴衰的一个侧面。”

杨栋梁教授的著作《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也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史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飞速发展和出现危机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经济结构也开始向重化工业转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马上出现危机和慢性萧条。进而发展成1927年金融危机,加之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从而造成对日本进行更大打击的“昭和危机”。由于民政党内阁金融政策的误算,仍奉行古典财政政策的井上准之助推行紧缩财政,在产业政策上推行合理化政策,使日本经济遭受的打击格外沉重。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动荡,使日本走上了为支撑对外侵略战争而强制实行高度的国家垄断,于1937年至1945年发动亚洲太平洋战争期间全面推行战时统制经济。 

 

第 2章   大正时期财政政策     

 

研究昭和初期的财政政策,必须从大正时期的财政政策着手。而要全面、深入了解大正时期的财政政策,就必须先了解明治时代近代财政制度的建立与财政政策历史沿革情况。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夙愿,新政府的领导者们借鉴西方财政思想与制度,建立起近代财政制度体系。近代财政体系保证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大正时代,日本初步成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所引起的战争景气,刺激了日本产业发展,财政规模也不断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景气的消失引起的经济萧条与不断扩张的财政开支的矛盾,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重振日本经济,财政政策、国债政策、金融政策都面临调整。尤其是围绕是否“金解禁”问题的争论,成为这一时期历届内阁经济政策焦点。

 

2.1   近代财政政策的建立 

2.1.1   近代财政制度的建立 

明治时代著名政治家、财政改革家松方正义曾指出,“国家之于财政,犹如人之气脉,气脉不通死亡随至;不行财政改革,国家衰退随之。”明治新政府成立后,为整理幕府时期混乱的财政金融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财政金融体制,不仅是明治新政权最紧要的难题之一,也是实现明治政府“富国强兵”这一基本国策的基本保证。明治政府担负着使日本从封建体制向近代资本主义体制过的历史重任,在这重要的历史转型期,中央政府通过废藩置县、奉还版籍等一系列措施将财政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并在实现中央集权过程中,在财政、金融体制尚未分离的情况下,力图建立起完善的财政金融制度。 

明治政府要发展近代经济,就必须打破封建财税结构的束缚,建立平稳的、不断增长的近代税收体制。1873年7月,明治政府颁布“地租改正法”,该法由《地租改正条例》《地租改正规则》《地方官计算地税须知》三部分构成。《地租改正条例》规定,不分水旱,统一按地价的3%征收货币地租,丰年不加,荒年不减;向土地所有者征税;除地税外,附加税(村税)不得超过地税的三分之一。尽管这次地税改革并不彻底,还保留一些封建制残余,如寄生地主制度。但也不可否认,这次改革初步奠定了日本近代财政基础。 

1884年3月,明治政府废除了旧的《地租改正条例》及其相关法规,颁布新的《地租条例》,该条例规定修改地价要将提前通告,地税税率为地价的2.5%。地价经1888年、1890年两次修改后,地税有所减轻。《地租条例》自实施之日起,直至1931年新《地租法》公布为止,都未作大的修改,成为政府征收地租所依据的基本法规。 

在日本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税收体系中,间接税收入比例不断提高,地税等直接税收入比例不断下降。明治政府在1883年12月修改造酒税则,并于1884年 10 月开始实施。烟草税则经过 1883、1888 年两次修改,与酒税以及新设的卖药印花税等成为明治政府的重要财源。烟酒税则的修改对扩大间接税比重,建立以间接税为基础的税收体系起了重要作用。为增加财政收入,消除租税负担不公平现象,明治政府在1887年创设了所得税。所得税主要是向有产阶级征收的一个税种。大藏省于1887年3月颁布了《所得税法案》,1887年7月正式施行。这些租税法案颁布,标志着近代日本财税体系初步形成。 

 

2.2   大正前期财政政策 

2.2.1   一战前财政政策 

随着近代财政金融体制的初步建立,日本经济开始进入产业发展的高潮期,取得了长足发展,史称“产业革命”时期。根据下表可知,从 1886 年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8 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由 8.00 亿日元增长到 47.38亿日元,增长约6倍。对外贸易方面,出口由1886年的0.5亿日元增长到1914的6.71 亿日元,增长约13倍多。进口由0.41亿日元增长到1914年的6.71亿日元,增长约 16 倍。从这 28 年中进出口贸易额分析,日本对外贸易基本保持了平衡状态。随着经济的增长,日本人口也从 1986 年的 3854 万人,快速增加到1914 年的5204万人。如表2.1所示: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各产业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如表 2.2 所示,1885年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为 45.2%;其次是商业,占 37.7%,表明当时日本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到1915年农业产值比重为29.0%,下降近16个百分点。工业产值由1885年0.86亿日元,增长到1915年的11.30亿日元,增长约 15 倍,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 11.5%增加到 25.4%,增加近 14 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中非农林水产业产值比重从 1890 年之后逐年增长,1900 年非农林水产业产值比重超过 60%,到 1915 年非农林水产业产值占71%,表明日本已经初步成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第3 章  昭和金融危机..............55 

3.1  昭和金融危机的连发...........55 

3.1.1  若槻内阁财政政策..........55 

3.1.2  若槻内阁国债政策.............58 

3.1.3  昭和金融危机的连发 ............59 

第4 章  井上紧缩财政 .........79 

4.1  井上财政的展开..................79 

4.1.1  井上准之助的经济思想..........79 

4.1.2  井上紧缩财政的展开.............81 

4.1.3  井上财政时期的国债政策...........85 

4.1.4  井上财政时期租税政策...........87 

第5 章  前期高桥财政.............103 

5.1  高桥财政的历史背景 ........103 

5.1.1  犬养内阁建立与高桥财政的起步 ........103 

5.1.2  高桥是清的经济思想 .......107 

 

第 7章   后高桥时代财政政策

“二·二六”事变爆发,高桥被杀身亡,冈田内阁被广田弘毅内阁取代,军部势力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高桥财政被马场财政取代。高桥财政和其后的财政之间既有相当大的差异,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从高桥被杀到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这一年半时间是日本走向战时财政不可或缺的过程。马场财政认为传统的财政经济政策已不可能客服既有的经济矛盾,进一步对财政、经济进行统制,顺应军部积极政策。经过结城财政的推进,到贺屋财政时,日本经济进入“战时统制”阶段。 

 

7.1   马场财政 

7.1.1   二·二六事变的爆发     

 “二·二六”事件不是一起偶发事件,这是继五一五事件后日本加速法西斯化的必然结果。随着昭和经济危机的深化,农村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而政府对农村的救济有限,对农村的轻视使占军队人数 80%的农村青年队政党和政府非常敌视。围绕承认伪满洲国问题、伦敦海军裁军会议破裂以及日本退出国际联盟,日本在国际上日益孤立。1934 年 3 月美国决定扩充海军,8 月德国独裁者希特勒就任总统,9 月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对立加深。国际上的孤立感加速了日本国内法西斯化的进程。在伪满机构改革问题上,日本政府被陆军排除在外。关于机构改革,在斋藤内阁时期陆军方案是全权大使和关东军司令由同一个人兼任,由首相直辖,撤销关东厅。外务省提出的方案是外交方面由外相通过首相指挥和监督,而拓务省则反对撤销关东厅。1934年12月,陆军不顾首相反对设立对满事务局,统辖以前关东厅和拓务省的对伪满监督事务,现役陆军大将、陆相林铣十郎兼任总裁,陆军对伪满洲国的垄断支配体制由此正式确立。 

  1934 年 10 月海军发表两个小册子,鼓吹古往今来只有亡于战争的国家,没有因军备竞赛而亡国的,宣传所谓的“武装和平”。早在 3 月份陆军就发表《祖国的国际立场》的小册子,提倡危机的迫切感。陆军省新闻班在10月发表《提倡国防的本意和其强化》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大胆提出了陆军统制派的改革方案,提倡国防建设的必要,主张扩军、统制经济、对农山渔村实行救济、排除自由主义,为实施总体战要改造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月后陆军更在报纸上发出豪言壮语,由于政府、政党不作为,才会有这些主张。虽然国防费用支出大,农民困顿,但军队尽力不在国防上发动战争。要绝对满足国防上的需要,国防费至少是现在的数倍。 

 

结     论 

以日俄战争为转折点,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形成和确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各帝国主义国家间势力均衡时期,作为二流帝国主义国家的日本,在金融上从属于一流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具有一定的支配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这种平衡,日本资本主义乘此机会获得空前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为强化垄断组织,必须重新调整财政金融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投融资、金融政策、税制改革、补助金政策、关税政策等直接、间接对垄断资本进行强有力保护。在金融垄断资本形成过程中,财政和国家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助推作用。日本帝国主义具有侵略性、反动性、官僚性的特点。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后,日本中央财政急剧膨胀,中央财政支出中军费支出在1886年为24.9%,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及其“战后经营”,军费开支最高达51%。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中央财政,军扩财政的色彩浓厚。通过巨额军费支出,不仅促进了本国军事工业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同政府关系密切的财阀资本的原始积累。日本帝国主义形成本身就是以侵略战争为手段来推进的,“日本资本主义通过大约每十年一次的战争,打破其发展瓶颈,获得发展。”财政和国家资本对日本资本主义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国家信用供给、政府补助金、救济性融资、和国家资本的有机结合、各种法律保护。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与井上财政紧缩双重打击下,高桥在国家管理通货制度基础上,以财政为手段,全面介入资本积累和国民所得分配,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完全遵循金融寡头的意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完全确立。 

所以,昭和初期财政政策最显著特点是以军费和公共投资为中心,财政持续膨胀。巨额财政支出在使国家不断加强对经济直接统制同时,不断推进课税大众化改革,1940年税制改革最具代表性。

另一个特点是财政和金融的一体化。这个过程从1927年金融危机开始,高桥财政之后最终确立。政府作为借贷方,在国债不断扩大的同时,通过大藏省存款部等特殊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独立性日益丧失。 

最后,是财政的中央集权化。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凭自身渡过危机,中央通过交付税、补助金对地方财政进行调整。如高桥财政在时局匡救名义下的补助金制度,就是典型代表。经过1936年临时地方财政补助金制度、1940年财政税改革,构成中央集权的、全面财政制度调整的基本框架。 

高桥财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其政策是以经济危机为前提的。危机克服的越快,高桥财政解体的命运也就越快。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世界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带来巨大冲击。陷入危机的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一般做法是把本国的危机转嫁给其它国家。这次危机使各帝国主义国家间早已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尤其是在1933年以颠覆凡尔赛体系为目的的希特勒纳粹政权在德国成立,世界各国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军备的扩张给陷于危机的产业资本起死回生的作用,产业资本的景气恢复越依赖军备扩张,军备竞赛越难以停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9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