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无线传感监测及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智能电网无线传感监测及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出处:《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电网 电网输电线路监测 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警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电力作为国家经济基础产业,智能电网中对无线传感监测及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全社会的公共服务质量,而且将有效助力国家生产力发展。因此,本研究围绕智能电网中的无线传感监测感知和负荷预测问题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讨论了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网络运维、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的价值和作用;论述了智能电网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信息应用层、数据交互层、信息感知层)并论述了各层的功能逻辑、技术方法及应用重点和难点。针对智能电网信息感知层的WSN监测问题,结合论述了WSN节点能耗、网络业务功能、部署应用环境、协议策略四方面对于WSN持续稳定运行的影响。从智能电网数据预测角度对影响负荷数据的环境因素(日期因素、季节因素、事件因素)和自身特征(规律性、随机性、可预见性、滞后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2)以AODV路由协议和IEEE 802.15.4 MAC协议为基础,提出一种适用于长距离输送电线路感知监测的拓扑结构和组网策略(M2-TSLC),并采用跨层设计方法对WSN网络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结合节点剩余能耗、吞吐量、端到端时延和投递率四种指标对优化后的WSN网络质量进行了评价,该方法不仅有效节约了电力WSN能耗,而且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3)以电力网络用电负荷为研究对象,实现并测试了自回归滑动平均预测(ARMA)模型和灰色预测(GM)模型,针对原始灰色预测模型中最小二乘法求解a和b过程中存在误差累积和精度不高的情况,提出并实现了基于野草算法(IWO)的灰色电力负荷预测模型(IWO-GM),为了更全面的对三种预测算法(ARMA、GM、IWO-GM)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分析维度从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延伸至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经误差测试分析发现IWO-GM预测模型均优于ARMA预测模型和GM预测模型。(4)结合单边阈值法、双边阈值法分别讨论了动态阈值计算方法(历史类比法、均值方差法),通过数学模型对记忆曲线(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不同记忆模式(瞬时记忆、短暂记忆和持久记忆)进行了模型论述,将物理弹簧受力形变过程与记忆曲线思想相结合,从力学对记忆弹簧的作用过程详细分析并归纳借鉴应用于动态阈值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记忆特性的弹性动态阈值(MC-EDT, Memory Curve-Elastic Dynamic Threshold)电力负荷预警方法。结合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值相对较少的情况采用了等权重预警率作为动态阈值评价手段;对MC-EDT算法相关参数规律和最优化配置进行了测试验证和分析讨论;较均值方差法而言,MC-EDT算法大大提升了动态阈值预警的准确性和精准度。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智能电网为研究背景,论述了智能电网信息资源库的数据、智能电网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提出并实现了智能电网WSN节能监测的M2-TSLC节能协议、IWO-GM电网负荷预测算法和MC-EDT动态阈值电网负荷预警策略,为智能电网的科学决策和信息价值转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Abstract]:Based on AODV routing protocol and IEEE 802.15 . 4 MAC protocol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technology on wireless sensor monitoring and load forecasting . A grey power load forecasting model ( IWO - GM ) based on IWO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 The dynamic threshold method ( IWO - GM )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model .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政府正式启动智能电网项目[J];电气技术;2009年06期
2 ;澳大利亚斥资1亿澳元建造智能电网[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3 ;关于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帅军庆6月1 6日接受东方早报记者独家采访[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4 张征容;;智能电网浅述[J];云南电力技术;2009年03期
5 方廷;白丹;;智能电网特点及发展趋势[J];云南电业;2009年07期
6 ;国外智能电网研究与应用[J];国家电网;2009年06期
7 ;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召开[J];供用电;2009年04期
8 苗新;张逸飞;刘津;;智能电网的中国之路[J];国家电网;2009年07期
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智能电网研究中心”成立[J];电气技术;2009年09期
10 韩晓平;;我们为什么需要智能电网[J];大众用电;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益民;;坚强智能电网的探索与实践[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强;何光宇;;智能电网及其工程实现[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贻鑫;赵金利;;中国智能电网概况——2010年3月3日于东京智能电网研讨会[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丙镇;;日本智能电网的现状及发展[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贺勋;;智能电网之初探[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之俭;;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建设简介[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俊;;智能电网统计指标研究[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锐;谢兰;吴文凯;杨昆;;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分析[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熹;;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技术的现在时与将来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魏林;李博;李杨;;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探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昊;发展“智能电网”需要统筹兼顾[N];中国电力报;2009年
2 楚新;美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项目[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早报记者 李晓辉;“智能电网不只是电网公司的事,电信等行业同样 面临很大机遇”[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生锋;智能电网:工业转型新“推手”[N];扬州日报;2009年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智能电网:全球经济的未来动力与引擎[N];国际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曾静婕;美国81亿美元打造智能电网“盛宴”[N];中国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颖晖;一个小岛的智能电网图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徐炜旋;智能电网:看上去很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唐烨 本报实习生 王文清;智能电网:一块被争夺的经济“蛋糕”[N];解放日报;2010年
10 黄晓华;《智能电网知识读本》《智能电网技术》出版发行[N];国家电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伟伟;车载智能电网[D];清华大学;2014年
2 马若飞;智能电网中异构通信网络的共存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任鹏;智能电网中通信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于君;智能电网无线传感监测及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黎莎;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关键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马同涛;智能电网利益链风险元传递模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黄立新;智能电网条件下输电检修优化模式与实施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芦翔;智能电网中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孙蕾;智能电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多属性分析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李乾;智能电网中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超;智能电网大数据相关应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潘维;智能电网保护控制信息流建模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晔;基于云计算的配电网络系统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印禹;智能电网负荷预测与定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信_";LN软件公司智能电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林清明;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的定价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晖;城市智能配网平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毛祺琦;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俞磊;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服务形式及其价值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吕新荃;智能电网居民用户用电设备通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7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8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