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棘手公共问题”的政策营销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棘手公共问题”的政策营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社会结构的碎片化、社会利益的分散化和社会诉求的多样化,公共管理问题本身也从以往单一的、直接的简单问题逐步转变为具有高价值冲突性、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西方学界将这种本身蕴含了多种相互冲突的价值和若干子问题并涉及多个利益群体的公共问题称为“棘手问题”(wicked Problems)。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一种特定的问题形式,又暗示着当下公共问题的一种普遍特征;既是一种现实的分析对象,又是一种公共问题发展的未来趋势,它昭示着,当今公共管理者的使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需求回应和公共价值实现,同时还应该包括管理重心的抉择、公共资源的分配与利益矛盾的调和。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规律,而管理体系的变化则需要漫长的改革与时间的积累。因此,以传统的公共政策过程应对新生的棘手问题就成为了当下公共管理实践者迫不得已又万般无奈的一种现实选择。进一步的,本文认为在政策过程各阶段当中,政策营销由于其旨在改善社会成员对政策的认知以及提升社会成员对政策的满意度与支持,因而对于高价值冲突的棘手问题的社会共识达成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本文的研究由此切入,希望以棘手问题的政策营销为研究对象,分别破解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针对棘手问题,传统的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政策营销应该做何设计与改变;其二,实践中棘手问题的政策营销又呈现出怎样的模式,遵循着何种行动逻辑。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部分:一是棘手问题概念的引介和推广,通过对西方既有研究研究的系统评述,从概念的厘清、特征的呈现以及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归纳三个方面总结棘手问题的内涵、判断标准及学术定位;二是棘手问题政策营销的构建研究,从研究范式的转化出发,通过对政策营销过程的拆解与分述,搭建了棘手问题政策营销的理论整合模型;三是以我国低碳政策为例的棘手问题政策营销实证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方法的运用,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我国棘手问题政策营销的过程与逻辑。本文遵循着应然设计——实然观察的思路,采用了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主要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1、棘手问题是一种带有非结构性、价值冲突和不确定性的公共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公共问题的分类标准和演化趋势,棘手问题的三个特征是连续的判断谱系,能够组成一个三维的问题分析框架,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棘手问题的特点;2、基于新公共治理范式,本文对棘手问题的政策营销进行了理论上的模式重构,认为棘手问题政策营销应该是包涵两个阶段的过程,阶段一将混沌状态的棘手问题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厘清,阶段二则是同等地位的社会主体互相交换意见并协商、调解分歧的过程,又可被细分为内容识别、价值建构和知识传递三种过程,通过两个阶段的循环,最终可以实现棘手问题社会共识的达成;3、总结了我国棘手问题政策营销的模式,并发现该模式遵循的是一套绩效合法性逻辑,其所依托的是政体的基础性权力和容错空间,这与理论模式的过程合法性逻辑有根本性的不同。
【关键词】:棘手问题 政策营销 新公共治理 低碳政策 绩效合法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导论8-13
- 1.1 研究背景8-11
- 1.2 研究问题与可能的创新及不足11-13
- 第二章“棘手公共问题”及政策营销的既有研究述评13-28
- 2.1 棘手公共问题——一种当下公共管理特征及趋势的精准表达13-22
- 2.1.1 核心概念的外延勘定及内涵呈现13-16
- 2.1.2 棘手公共问题的特征16-18
- 2.1.3 棘手公共问题的治理18-20
- 2.1.4 述评小结:棘手公共问题的学术定位20-22
- 2.2 公共政策营销——当下应对棘手问题的关键环节22-28
- 2.2.1 公共政策营销的概念与基本问题22-25
- 2.2.2 公共政策营销的工具、流程与模式25-26
- 2.2.3 我国公共政策营销实践及研究的现状26
- 2.2.4 述评小结:政策营销与棘手问题26-28
- 第三章 基于新公共治理范式的棘手问题政策营销构建28-41
- 3.1 构建思路28-30
- 3.2 范式转换: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治理30-33
- 3.2.1 传统公共行政30
- 3.2.2 新公共管理30-31
- 3.2.3 新公共治理31-33
- 3.2.4 新公共治理与棘手公共问题的关系33
- 3.3 依照阶段划分的棘手问题公共政策营销构建33-38
- 3.3.1 营销目标构建:从需求管理到价值创造33-34
- 3.3.2 棘手公共问题的政策营销主体构建:二元互动到网络合作34-36
- 3.3.3 棘手问题公共政策营销的内容识别:从政策识别到问题识别36-37
- 3.3.4 棘手公共问题的营销流程再造37-38
- 3.4 棘手问题公共政策营销模式的整体性分析38-41
- 第四章 我国低碳政策的营销研究41-53
- 4.1 案例选取与研究方法简述41-43
- 4.1.1 案例选择与研究对象41-42
- 4.1.2 研究方法42-43
- 4.2 编码分析过程43-47
- 4.2.1 数据收集43-44
- 4.2.2 信息提取与节点编码44
- 4.2.3 父节点编码与类属编码44-45
- 4.2.4 理论编码45-47
- 4.2.5 理论饱和度检验47
- 4.3 我国棘手问题政策营销的分阶段讨论47-50
- 4.3.1 棘手问题政策的价值冲突识别47-48
- 4.3.2 政策方案设计48-49
- 4.3.3 政策试点与专项活动机制49
- 4.3.4 政策营销的组织建设49-50
- 4.4 我国棘手问题政策营销的逻辑探析50-53
- 4.4.1 政策营销的逻辑与比较:绩效合法性与过程合法性50-51
- 4.4.2 政策营销逻辑的动因与凭借:基础性权力与容错空间51-53
- 第五章 结论与总结53-56
- 5.1 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总结53-54
- 5.2 余论与未来研究方向54-56
- 参考文献56-62
- 已发表科研成果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秋红;潘伟杰;;论公共问题的政府规制:合法性及其限度[J];学习与探索;2008年05期
2 竹立家;公共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3期
3 邵任薇;;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途径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4 邵任薇;彭未名;;全球公共问题治理:制度与途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杨冠琼;刘雯雯;;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02期
6 李亚凝;;多余的素材:徘徊在公共问题与单纯案件之间[J];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7 炙光;SARS危机:公共问题走向前台[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7期
8 刘燕;;防止信息失灵对公共政策的误导[J];西部大开发;2006年02期
9 张文礼;赵昕;;区域公共问题与中国地方政府间协合治理[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2期
10 周伟;;区域公共问题治理与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杰;李长源;;公共政策要义探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莫花;;论意外伤害[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寿龙;政府要管好公共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曹沛霖;为解决公共问题制定思想议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建毅;引导公众理性地认识公共问题[N];北京日报;2011年
4 王勇;解决公共问题需要协商合作精神[N];海南日报;2013年
5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杨文超;政府公共问题行政能力的考验[N];哈尔滨日报;2005年
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健康何以成为一个公共问题[N];中国经营报;2013年
7 禾刀;“气走官员”回归了听证常识[N];法制日报;2011年
8 任剑涛;国家与社会:历史扭曲与现实调适[N];经济观察报;2011年
9 赵凌云 (作者系省社科院院长、教授);重视公共领域的培育与规范[N];长江日报;2007年
10 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2012,,呵护孩子从安全校车开始[N];中国社会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涛;民主协商:社区公共问题的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崔铁;关于“棘手公共问题”的政策营销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罗晓媚;网络治理视角下我国区域公共问题合作治理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思博;公共治理的契约论证[D];湘潭大学;2013年
5 高锋;我国东海区域的公共问题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杨雯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反腐理念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棘手公共问题”的政策营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7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