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的TA公司保险代理人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的TA公司保险代理人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92年,保险个人代理制引入我国,随后被国内各保险公司纷纷效仿,并成为我国保险业主要的市场营销渠道之一,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间存在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效用最大化目标的不一致性使得保险公司为防止代理人背离自己的利益目标,通常会通过订立合约的形式来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行为。但实际上,这只能是一种不完全契约,在其无法完全发挥效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风险成本就很大程度地取决于代理人的“道德自律”。为防范个人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研究表明,核心在于解决保险公司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激励问题,即保险公司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手段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增加保险公司的效用,减少代理人道德风险。为了对这个论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篇文章不仅借鉴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治理学的里面相关知识,而且还把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研究的核心,以TA公司为研究案例,研究基于道德风险防范为目的的激励机制优化方案。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并重点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从我国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道德风险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成因与影响,并提出防范道德风险的解决办法一激励机制的优化;第三部分以TA公司为例,阐述该公司保险代理人的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部分结合第二、三部分的分析,提出适用于TA公司的代理人道德风险防范的激励机制优化对策。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本文旨在为防范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提出有效的优化思路与方案,同时为TA公司解决代理人激励问题提供参考,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风险 保险代理人 激励 TA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3;F272.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7
- 1.2.1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0-11
- 1.2.2 委托—代理关系中研究的重点11-12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7
- 1.3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采用的手段17-18
- 1.3.1 研究重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研究技术路线18-19
- 2 防范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理论分析19-32
- 2.1 道德风险的相关概念19-20
- 2.1.1 含义19
- 2.1.2 特征19-20
- 2.2 道德风险的成因与影响分析20-22
- 2.2.1 道德风险的成因20-21
- 2.2.2 道德风险产生的影响21-22
- 2.3 防范道德风险的解决办法--激励机制的优化22-32
- 2.3.1 防范主观违规行为的优化对策可行性实证分析23-29
- 2.3.2 防范客观违规行为的优化对策可行性实证分析29-32
- 3 引发TA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分析32-39
- 3.1 TA公司及代理人基本情况32-34
- 3.1.1 TA公司简介32-33
- 3.1.2 TA公司代理人结构分析33-34
- 3.2 TA公司代理人激励现状34-36
- 3.2.1 组织管理34-35
- 3.2.2 考核办法35
- 3.2.3 物质激励现状35-36
- 3.2.4 目标激励现状36
- 3.3 引发TA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问题36-39
- 3.3.1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点36-37
- 3.3.2 引发道德风险点的激励问题37-39
- 4 防范TA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优化对策39-49
- 4.1 改善外部市场及监管环境39-41
- 4.1.1 利用声誉激励机制,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39-40
- 4.1.2 发挥监管杠杆作用,加强监管震慑能力40-41
- 4.2 引入主观绩效指标41-45
- 4.2.1 通过主观评价,更加全面、灵活地评估代理人的努力成本42-43
- 4.2.2 防范主观评价指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43-44
- 4.2.3 要加强主观评价效果应注意的实施要点44-45
- 4.3 加大代理人违规成本45-47
- 4.3.1 增加代理人的保证金金额45-46
- 4.3.2 完善查处及处罚机制,加大查处力度46
- 4.3.3 实施锦标赛制度和“非走即升”策略46-47
- 4.4 完善培训体系47-49
- 4.4.1 应加强培训需求分析47
- 4.4.2 应充分发挥培训部门的作用47-48
- 4.4.3 应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48-49
- 5 总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延礼;在上海市第三届优秀保险代理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上海保险;2001年03期
2 申弘;第三届上海市优秀保险代理人表彰大会隆重举行[J];上海保险;2001年03期
3 楚翘;保险代理人:从“扫楼”到网上门店[J];电子商务;2001年07期
4 万静芳;我国保险代理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刍议[J];西南金融;2001年01期
5 闫志青;保险代理人管理亟待规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6 雷佑新,曹愉;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走向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刘连生;论对我国保险代理人的监督管理[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8 彭远汉;对保险代理人管理的思考[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胡慧平;;保险代理人,明天的早餐仍丰富[J];成才与就业;2002年06期
10 朱华琳,张润晖;美国保险代理人制度介绍[J];上海保险;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险市场重在引导[A];2004年全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陈粤凤;郝伟杰;;盘点北京保险代理人考试[A];北京保险学会2007专题研讨——“盘点北京保险代理人考试”[C];2007年
3 燕殊;;保险代理人将何去何从[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4 余羚;;浅析我国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A];浙江省2010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超;;基于价格搜寻理论的保险市场交易关系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6 刘丹;殷镇锋;;保险代理人滞挪保险费的法律风险与防范[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实务卷)[C];2011年
7 易超琴;万建平;;两阶段动态委托——代理模型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钟尉华;;论保险代理合同的性质与特征[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方贤明;;论保险业整体形象建设[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10 肖希;;保险涉及的犯罪问题研究[A];浙江省2012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险代理人先要“保险”[N];解放日报;2002年
2 石志勇 侯方峰;如何选好保险代理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上海首现保险代理人股东[N];证券时报;2007年
4 赵琳琳;浅议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完善与发展[N];中国保险报;2011年
5 记者 顾惠忠;上海将为保险代理人建信用档案[N];中国证券报;2004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苏向杲;网销来了 保险代理人会消失吗?[N];证券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君秀 蓝姝;网销革命逼退保险代理人[N];华夏时报;2013年
8 沙银华;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N];中国保险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段庆文;保险代理人降低从业门槛[N];中国保险报;2003年
10 朱华琳 张润晖;美国财险市场的独立保险代理人[N];中国保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玲;中国保险业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源;我国保险代理人激励机制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2 冯圆媛;浅析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延林;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济南分公司个人保险代理人激励约束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周鹏;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主要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向天雁;论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督与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万苏春;论旅游保险代理人[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R,
本文编号:276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7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