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64.2
【图文】:
图 3-5 师生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之间关系的认识Figure 3-5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skillsprofessional literacy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主次关系上,大部分受调查者认同职业素养的重要一半的人认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可偏废”,10%的人认为职业素养更,只有 3%的受调查者认为“职业素养只能说说”。表明职业素养教育不仅接受,与职业技能相比,其重要性也体现得十分明显。20%49%10%职业素养只能说说以职业素养为辅两者不可偏废职业素养更加重要以职业素养教育为目的
图 3-12 教师及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看法(加权计算)Figure 3-12 Teachers 'and students' views on the way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development(weighted calculation)数据说明,教师在职业素养培养方式上更偏向传统方式,例如学校教师傅传帮带等,但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和自主学习,更重视通过自己的职业素养。⑤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评价方式排序题使用两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方式是简单多数,将排序题作为多一般多选题处理方式处理(如图 3-13 所示),观察每一个选项出现的种考虑顺序问题,对不同顺序加不同权重,后计算总数,本次对首选 4,其次项加权重 2,再次项加权重 1(如图 3-14)。69%60%79%48%36%62% 62%72%42%40%50%60%70%80%90%教师学生
图 3-14 教师及学生对职业素养评价途径的看法(加权计算)Figure 3-14 Views on ways to evaluate teachers 'and students' vocational literacy(weighted calculation)在如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的调查中,教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一致,各个选项之间差别不大,选择频次最高的 3 项是“相关教师和教”、“学校组织考核”、“自我评价”。七个选项中,选择“企业评价”的生分别只占 2%和 2%,说明教师和学生都认可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对评价,并不认可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评价。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技培养方式有关:一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在临近毕业之前一年赴企习,在此之前一直在校进行学习,更加认可学校和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师更加熟悉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更加熟悉学生的职业素养的,也更方便对学生进行评价;二是,传统上技工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在校育和培养,进入企业之后学生如何发展就不再是学校的事,学校已经与养无关。因此,选择学校、教职工进行评价的人数最多,相应选择企业少。(3)调研结论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尉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9年39期
2 侯健群;;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22期
3 王齐;孙静;;当前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浅析——基于公安文化的视角[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4 江光杰;;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年Z1期
5 张志军;曹露春;;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9期
6 张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4期
8 高俊芳;;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王群瑛;;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19期
10 瞿振元;;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下功夫[J];成才之路;2018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衣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2016年
2 俞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3 黄友雄;;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张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优势转换[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 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C];2015年
5 朱纪红;;新技术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2015年
6 何晓剑;;“高职标准+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求[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7 于莉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2015年
8 吴迪;邱泽国;李娜;刘任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2015年
9 李利平;;高校出版类本科人才培养调研分析及改革建议[A];中国编辑研究(2012)[C];2014年
10 李红波;;“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雪峰 阮轶磊 本报记者 徐小龙;请“用户”为人才培养把脉[N];解放军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汉群;文化创意:产业驱动下的文创人才培养[N];日照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韩天琪;高职院校搞科研:回归人才培养本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记者 方大燕;英雄互娱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实验小学签署人才培养协议[N];延安日报;2019年
5 记者 左超 通讯员 柴静;加强审查调查人才培养锻炼[N];云南日报;2019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我们从钱学森那里学到什么?[N];科学时报;2011年
7 卫健宣;我市卫健系统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N];乌海日报;2019年
8 江苏大学教授 王长乐;什么样的封建思想阻碍了创新人才培养[N];科学时报;2010年
9 郑金武;新东方探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科学时报;2011年
10 袁其朋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工程人才培养需校企政合力[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南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吴昊;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叶俊飞;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群;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探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泉月;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长江大学;2019年
3 王建华;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章果也;高铁司机培养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5 刘婧;中美iSchools院校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及思考[D];郑州大学;2019年
6 邓娟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李彬;玉林师范学院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8 朱小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初期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9 张瑞华;职业院校快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10 李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7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76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