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7:50
   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重要的一步,它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趋势的一部分,是现代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家庭农场的发展变化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和农业生产收入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提高铺平了道路。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率先推行了家庭农场的诸多政策措施,家庭农场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我国,由于家庭农场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的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以杨凌示范区范围内的家庭农场为例,研究这一类型农场的经营体系及状况,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该地区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此提高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农业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休闲服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及学者在家庭农场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及相关成果,进而从研究杨凌地区家庭农场的目的、意义、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详尽论述。其次,分析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再次,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财务指标体系,估计家庭农场的盈利模型,选择9个数据样本。对财务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标准化处理后,根据标准化数据排序,结果显示出不同盈利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对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盈利模式进行评价。根据数据分析,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可以积极推进的盈利模式为互联网+营销盈利模式。分析表明,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存在盈利点来源渠道单一、盈利对象容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盈利措施容易被模仿及盈利屏障源于融资困难等几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可以在杨凌示范区积极推动的盈利模式的优化对策。本文研究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盈利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为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对其他家庭农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4.1
【部分图文】:

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表 5-1 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的 SWOT 分析优势:① 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② 技术优势;劣势:① 土地面积小;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③ 管理经验缺乏;④ 远离大都市,多种经营方式受限。机会:① 涉农优惠扶持政策;② 相关配套措施;③ 创建“土地银行”管理运行机制。威胁:① 土地、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制约;②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③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3.3 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分析3.3.1 盈利模式要素分析盈利模式主要分为盈利点、盈利对象、盈利措施和盈利屏障四个基本要素,其具体内容如图 3-1 所示,现对盈利模式要素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家庭农场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核心议题与对策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9年06期

2 闫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07期

3 杨柳;万江红;;家庭农场的雇佣合约:结构、特征及其治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4 夏海龙;陈加齐;;家庭农场主的“三盼”——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13期

5 杨钒;;着力破解“三难” 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党建工作[J];先锋;2015年06期

6 王胜;胡艺迪;;关于家庭农场的调查及建议——崇州市“梦农业”家庭农场实地调研[J];先锋;2015年01期

7 刘琼;刘文英;;壮大家庭农场的路径探析——以井研县为例[J];山西农经;2019年10期

8 邱联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J];决策咨询;2019年03期

9 樊帆;赵翠萍;武朝夕;;传统农区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困境与政策完善——基于河南143户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调研[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10 韩传龙;李龙;吴玲;;宿州市典型种植型家庭农场历时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俊勇;家庭农场融资需求、模式与产品创新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孔令成;基于综合效益视角的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任重;山东省烟叶家庭农场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刘维佳;辽宁省种植业规模经营模式及机具配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5 赵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变迁与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炳程;新中国以来农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余练;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阶层动力[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冯小;去小农化: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转型[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樊英;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秦小红;经济法视域中的若干涉农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凡;河北省“玉米+冬小麦”家庭农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2 于泽剑;新型种粮主体培育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3 郑艳春;山东省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4 梁青海;浏阳市家庭农场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游荣娟;常德市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康鹏;杨凌示范区家庭农场盈利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徐晓姣;银保互动与家庭农场新技术采用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王治;句容市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发展问题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朱小童;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的业绩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魏红利;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5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875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