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茶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06 18:26
慈利县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东大门。慈利物华天宝,富饶美丽,素有“银澧金慈”之称,慈利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所产的“武陵云雾”已成为朝廷贡茶,茶叶历来是慈利北部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和收入来源。自201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叶产业被列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慈利县自古产茶,茶历史悠远、品牌辈出、茶文化浓重、茶产业发达,茶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慈利县茶产业的深厚背景和现代生活需求,对慈利县茶产业近6年来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对慈利县产业发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系统化研究,查找慈利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慈利县茶业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提出慈利县茶产业的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引进绿色生态有机富硒茶新的发展理念、市场化运作战略、科技兴茶战略、品牌经营战略以及茶文化宣传和旅游拉动战略,为未来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提出正确定位和发展途径;慈利县茶产业通过规范化建园、科学化布局、品牌化营销、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措施,为新形势下慈利县茶产...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慈利县茶产业基本概况
第三章 慈利县茶产业的优势分析
3.1 自然资源优势
3.1.1 优越的区位优势
3.1.2 良好的自然环境
3.1.3 独特的旅游资源
3.2 茶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
3.3 茶文化与品牌优势
3.4 难得的战略机遇
3.5 有一定的茶叶科技人才
第四章 慈利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现有茶园标准不高
4.2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4.3 茶叶加工水平不高
4.4 茶叶技术力量薄弱
4.5 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4.6 茶叶资源开发乏力
4.7 茶产业创新力不强
第五章 慈利县茶叶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分析
5.1 茶业是慈利县的特色产业
5.2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潜力大
第六章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战略
6.1 发展指导思想
6.2 发展基本原则
6.3 发展规划目标
6.3.1 茶园建设目标
6.3.2 加工建设目标
6.3.3 市场建设目标
6.3.4 茶文化建设目标
6.4 发展定位
6.4.1 慈利县茶叶的产业定位
6.4.2 慈利县茶叶的产品定位
6.4.3 慈利县茶叶的市场定位
6.5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6.5.1 绿色生态有机茶战略
6.5.2 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战略
6.5.3 科技兴茶战略
6.5.4 品牌经营战略
6.5.5 茶文化宣传与茶文化旅游拉动战略
第七章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7.1 茶园建设措施
7.1.1 建设原则
7.1.2 茶园建设模式探讨
7.1.3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7.1.4 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
7.1.5 科技示范茶园建设
7.1.6 标准化茶园建设要求
7.1.7 标准化茶园规划
7.1.8 茶园科学管理
7.2 茶叶加工区域布局
7.2.1 初制加工厂建设标准
7.2.2 茶叶加工产业园建设
7.3 品牌建设
7.3.1 公共品牌的创立
7.3.2 公共品牌的宣传
7.3.3 公共品牌的营销渠道
7.3.4 公共品牌的管理
7.4 茶叶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7.4.1 市场策略
7.4.2 产品策略
7.4.3 商业模式
7.4.4 营销模式
7.4.5 盈利模式
7.5 茶叶产品结构建设
7.5.1 优先发展生态名优绿茶
7.5.2 发展优质工夫红茶、黑茶生产
7.5.3 发展茶叶深加工
7.6 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
7.6.1 茶叶标准体系的制定
7.6.2 茶叶标准体系的实施与推广
7.6.3 茶叶标准的监管
7.7 茶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7.7.1 江垭茶文化休闲带
7.7.2 五雷山道教茶道文化产业带
7.7.3 阳和半岛茶文化休闲带
7.7.4 张家界大峡谷茶文化民俗风情带
7.7.5 赵家垭水库及朝阳地缝茶文化休闲带
7.8 保障措施
7.8.1 组织保障
7.8.2 政策保障
7.8.3 资金保障
7.8.4 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的茶产业发展趋势[J]. 周炎. 福建茶叶. 2018(06)
[2]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研究[J]. 胡四斌. 福建茶叶. 2018(05)
[3]石台县富硒茶产业现状与发展[J]. 毛雪,吴传海,朱海娣,吴承龙,王静,郑涛,马友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信阳毛尖茶产品年轻化开发策略研究[J]. 白玉娜,吕海成,魏新玲,付良杰,孙萌.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06)
[5]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所存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陈程. 福建茶叶. 2017(02)
[6]基于物联网的茶叶质量溯源系统研究[J]. 阳琼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01)
[7]广州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J]. 王霞. 福建茶叶. 2017(01)
[8]我国茶叶产业生态效率与生产效率评价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 刘志成,张晨成. 生态科学. 2017(01)
[9]徽叶茶业的营销管理思考[J]. 邵帅. 考试周刊. 2016(93)
[10]基于RFID及物联网技术的茶叶溯源系统研究[J]. 黄友文. 保鲜与加工. 2016(04)
博士论文
[1]陕西茶产业发展研究[D]. 赵晓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李道和.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闽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倪碧星.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D]. 钟馨.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宜都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研究[D]. 熊建坪.长江大学 2013
[4]旺苍县木门镇茶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孙天勇.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沅陵县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 陈大海.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浙江省新昌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东峰.南京农业大学 2012
[7]胶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刘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8]西乡茶叶产业发展研究[D]. 佃光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9]温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朱永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10]福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王丽敏.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70143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慈利县茶产业基本概况
第三章 慈利县茶产业的优势分析
3.1 自然资源优势
3.1.1 优越的区位优势
3.1.2 良好的自然环境
3.1.3 独特的旅游资源
3.2 茶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
3.3 茶文化与品牌优势
3.4 难得的战略机遇
3.5 有一定的茶叶科技人才
第四章 慈利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现有茶园标准不高
4.2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4.3 茶叶加工水平不高
4.4 茶叶技术力量薄弱
4.5 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4.6 茶叶资源开发乏力
4.7 茶产业创新力不强
第五章 慈利县茶叶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分析
5.1 茶业是慈利县的特色产业
5.2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潜力大
第六章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战略
6.1 发展指导思想
6.2 发展基本原则
6.3 发展规划目标
6.3.1 茶园建设目标
6.3.2 加工建设目标
6.3.3 市场建设目标
6.3.4 茶文化建设目标
6.4 发展定位
6.4.1 慈利县茶叶的产业定位
6.4.2 慈利县茶叶的产品定位
6.4.3 慈利县茶叶的市场定位
6.5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6.5.1 绿色生态有机茶战略
6.5.2 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战略
6.5.3 科技兴茶战略
6.5.4 品牌经营战略
6.5.5 茶文化宣传与茶文化旅游拉动战略
第七章 慈利县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7.1 茶园建设措施
7.1.1 建设原则
7.1.2 茶园建设模式探讨
7.1.3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7.1.4 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
7.1.5 科技示范茶园建设
7.1.6 标准化茶园建设要求
7.1.7 标准化茶园规划
7.1.8 茶园科学管理
7.2 茶叶加工区域布局
7.2.1 初制加工厂建设标准
7.2.2 茶叶加工产业园建设
7.3 品牌建设
7.3.1 公共品牌的创立
7.3.2 公共品牌的宣传
7.3.3 公共品牌的营销渠道
7.3.4 公共品牌的管理
7.4 茶叶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7.4.1 市场策略
7.4.2 产品策略
7.4.3 商业模式
7.4.4 营销模式
7.4.5 盈利模式
7.5 茶叶产品结构建设
7.5.1 优先发展生态名优绿茶
7.5.2 发展优质工夫红茶、黑茶生产
7.5.3 发展茶叶深加工
7.6 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
7.6.1 茶叶标准体系的制定
7.6.2 茶叶标准体系的实施与推广
7.6.3 茶叶标准的监管
7.7 茶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7.7.1 江垭茶文化休闲带
7.7.2 五雷山道教茶道文化产业带
7.7.3 阳和半岛茶文化休闲带
7.7.4 张家界大峡谷茶文化民俗风情带
7.7.5 赵家垭水库及朝阳地缝茶文化休闲带
7.8 保障措施
7.8.1 组织保障
7.8.2 政策保障
7.8.3 资金保障
7.8.4 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的茶产业发展趋势[J]. 周炎. 福建茶叶. 2018(06)
[2]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研究[J]. 胡四斌. 福建茶叶. 2018(05)
[3]石台县富硒茶产业现状与发展[J]. 毛雪,吴传海,朱海娣,吴承龙,王静,郑涛,马友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信阳毛尖茶产品年轻化开发策略研究[J]. 白玉娜,吕海成,魏新玲,付良杰,孙萌.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06)
[5]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所存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 陈程. 福建茶叶. 2017(02)
[6]基于物联网的茶叶质量溯源系统研究[J]. 阳琼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7(01)
[7]广州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J]. 王霞. 福建茶叶. 2017(01)
[8]我国茶叶产业生态效率与生产效率评价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 刘志成,张晨成. 生态科学. 2017(01)
[9]徽叶茶业的营销管理思考[J]. 邵帅. 考试周刊. 2016(93)
[10]基于RFID及物联网技术的茶叶溯源系统研究[J]. 黄友文. 保鲜与加工. 2016(04)
博士论文
[1]陕西茶产业发展研究[D]. 赵晓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李道和.北京林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闽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倪碧星.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D]. 钟馨.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宜都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研究[D]. 熊建坪.长江大学 2013
[4]旺苍县木门镇茶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孙天勇.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沅陵县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 陈大海.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浙江省新昌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东峰.南京农业大学 2012
[7]胶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刘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8]西乡茶叶产业发展研究[D]. 佃光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9]温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朱永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10]福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王丽敏.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70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367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