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效果、行为及可控性的动力学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11:55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传播特点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信息的传播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播信息的媒介、信息的涵义、信息的传播模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信息传播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传播学的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而应该适当采用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涌现的各类信息传播问题,本文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社会科学中的个体行为理论和群体行为理论,网络科学中的复杂网络理论,自然科学中的人口动力学理论和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理论来量化研究和分析信息的传播规律,从而探寻和建立各种传播现象背后的理论基础。本文围绕“度量传播效果-分析传播的影响因素-传播可控性”的主线展开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基于分段的SIR传播模型对一条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度量。度量指标分别为信息的扩散规模、扩散时间和传播影响力。然后,本文研究了“人”的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分别研究了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对于信息传播过程和信息传播规律的影响。最后,本...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问题提出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信息传播与演化规律的相关研究
1.4.2 人类行为对信息传播规律的影响研究
1.4.3 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信息传播研究
1.4.4 人口动力学溯源及其视角下的信息传播研究
1.4.5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信息传播效果的量化
2.1 信息传播问题的量化研究方法
2.2 分段式SIR信息传播模型
2.3 信息传播效果的度量
2.3.1 扩散规模
2.3.2 扩散时间
2.3.3 传播影响力
2.4 算例
2.4.1 数据来源及技术实现
2.4.2 样本描述
2.4.3 实证结果
2.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 研究结论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个体及个体行为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3.1 理论基础
3.1.1 传播研究中的心理学理论
3.1.2 传播研究中的行为学理论
3.1.3 病毒式传播与病毒营销
3.1.4 产品扩散模型
3.2 基于个体重复行为的产品信息扩散模型
3.2.1 模型建立
3.2.2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3.3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3.3.1 基于Google数据的曲线拟合
3.3.2 与Bass模型的对比分析
3.4 模型的现实指导意义
3.4.1 市场预测
3.4.2 病毒营销
3.5 研究结论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群体及群体行为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4.1 群体行为理论
4.1.1 群体传播中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源流
4.1.2 羊群效应与群体力量
4.2 单条信息传播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4.2.3 算例与结果分析
4.3 两条信息竞争传播模型
4.3.1 竞争性的信息扩散模型的建立
4.3.2 群体力量的量化
4.3.3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4.3.4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4.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及控制策略
5.1 理论基础
5.2 基于动态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
5.2.1 动态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
5.2.2 信息传播模型的建立
5.2.3 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分析
5.3 动态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仿真分析
5.3.1 数值解原理及MATLAB实现
5.3.2 蒙特卡罗原理及实现
5.3.3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5.4 信息传播的控制方案
5.5 信息免疫控制模型
5.5.1 模型建立
5.5.2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5.5.3 数值模拟
5.5.4 最优免疫系数
5.5.5 实施免疫策略的建议
5.6 研究结论与讨论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变聚类系数无标度网络上的谣言传播仿真研究[J]. 潘灶烽,汪小帆,李翔.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8)
[2]谣言传播模型研究综述[J]. 张芳,司光亚,罗批.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9(04)
[3]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J]. 贺筱媛,胡晓峰,司光亚,罗批.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4]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建模研究[J]. 贺筱媛,胡晓峰. 系统仿真学报. 2010(11)
[5]在线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与抑制[J]. 顾亦然,夏玲玲. 物理学报. 2012(23)
[6]浅析新媒体时期灾难谣言的控制与防范——基于日本震后“抢盐事件”中谣言的传播学分析[J]. 辛文娟. 新闻知识. 2012(01)
[7]从“冰桶挑战”看社交网络科学传播新方式[J]. 王春晓. 传媒. 2014(23)
[8]复杂网络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 周涛,张子柯,陈关荣,汪小帆,史定华,狄增如,樊瑛,方锦清,韩筱璞,刘建国,刘润然,刘宗华,陆君安,吕金虎,吕琳媛,荣智海,汪秉宏,许小可,章忠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9]基于主题模型的BBS话题演化趋势分析[J]. 曹丽娜,唐锡晋. 管理科学学报. 2014(11)
[10]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演化模型与仿真[J]. 张耀峰,肖人彬.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建模及转发预测研究[D]. 唐朝生.燕山大学 2014
[2]复杂网络中的网络免疫方法研究[D]. 牛长喜.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16705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问题提出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信息传播与演化规律的相关研究
1.4.2 人类行为对信息传播规律的影响研究
1.4.3 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信息传播研究
1.4.4 人口动力学溯源及其视角下的信息传播研究
1.4.5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信息传播效果的量化
2.1 信息传播问题的量化研究方法
2.2 分段式SIR信息传播模型
2.3 信息传播效果的度量
2.3.1 扩散规模
2.3.2 扩散时间
2.3.3 传播影响力
2.4 算例
2.4.1 数据来源及技术实现
2.4.2 样本描述
2.4.3 实证结果
2.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 研究结论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个体及个体行为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3.1 理论基础
3.1.1 传播研究中的心理学理论
3.1.2 传播研究中的行为学理论
3.1.3 病毒式传播与病毒营销
3.1.4 产品扩散模型
3.2 基于个体重复行为的产品信息扩散模型
3.2.1 模型建立
3.2.2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3.3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3.3.1 基于Google数据的曲线拟合
3.3.2 与Bass模型的对比分析
3.4 模型的现实指导意义
3.4.1 市场预测
3.4.2 病毒营销
3.5 研究结论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群体及群体行为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4.1 群体行为理论
4.1.1 群体传播中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源流
4.1.2 羊群效应与群体力量
4.2 单条信息传播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4.2.3 算例与结果分析
4.3 两条信息竞争传播模型
4.3.1 竞争性的信息扩散模型的建立
4.3.2 群体力量的量化
4.3.3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4.3.4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4.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及控制策略
5.1 理论基础
5.2 基于动态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
5.2.1 动态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
5.2.2 信息传播模型的建立
5.2.3 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分析
5.3 动态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仿真分析
5.3.1 数值解原理及MATLAB实现
5.3.2 蒙特卡罗原理及实现
5.3.3 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5.4 信息传播的控制方案
5.5 信息免疫控制模型
5.5.1 模型建立
5.5.2 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5.5.3 数值模拟
5.5.4 最优免疫系数
5.5.5 实施免疫策略的建议
5.6 研究结论与讨论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变聚类系数无标度网络上的谣言传播仿真研究[J]. 潘灶烽,汪小帆,李翔.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8)
[2]谣言传播模型研究综述[J]. 张芳,司光亚,罗批.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9(04)
[3]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J]. 贺筱媛,胡晓峰,司光亚,罗批.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4]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建模研究[J]. 贺筱媛,胡晓峰. 系统仿真学报. 2010(11)
[5]在线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与抑制[J]. 顾亦然,夏玲玲. 物理学报. 2012(23)
[6]浅析新媒体时期灾难谣言的控制与防范——基于日本震后“抢盐事件”中谣言的传播学分析[J]. 辛文娟. 新闻知识. 2012(01)
[7]从“冰桶挑战”看社交网络科学传播新方式[J]. 王春晓. 传媒. 2014(23)
[8]复杂网络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 周涛,张子柯,陈关荣,汪小帆,史定华,狄增如,樊瑛,方锦清,韩筱璞,刘建国,刘润然,刘宗华,陆君安,吕金虎,吕琳媛,荣智海,汪秉宏,许小可,章忠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9]基于主题模型的BBS话题演化趋势分析[J]. 曹丽娜,唐锡晋. 管理科学学报. 2014(11)
[10]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演化模型与仿真[J]. 张耀峰,肖人彬.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建模及转发预测研究[D]. 唐朝生.燕山大学 2014
[2]复杂网络中的网络免疫方法研究[D]. 牛长喜.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1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371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