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研究
本文关键词: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当今电视广告艺术作品中非语言符号所承载的表现内容得到极大丰富。一方面,非语言符号逐渐超越语言符号对抽象概念的描述,把广告内容转化为诉诸于受众视、听感官上的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语言符号也逐渐无法承载我们对复杂情感的表露与需求,而非语言符号以其可见、可听的“外观”下寄予电视广告更多的内容表现,并也以其特有方式影响着受众。基于此类现象,本文选取了在电视广告艺术表现上非语言符号呈现丰富态势的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所创作、监制的电视广告作品为研究样本,对其电视广告作品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进行研究。并立足于广告的本质,在对本文所讨论的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华与华电视广告作品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方式、功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阐释。本文首先对非语言符号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视艺术对非语言符号进行进一步界定。其次对本文所选取的华与华电视广告艺术作品中非语言符号的表现元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华与华电视广告艺术作品中非语言符号的具体表现方式与特征。然后对华与华电视广告中的非语言符号对其电视广告艺术表现的作用进行探讨。本文主体以非语言符号的研究为基础,以华与华电视广告具体案例展开为线索,结合华与华电视广告的具体案例来阐释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并且通过华与华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策略探索出当今非语言符号对电视广告艺术创作、表现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华与华电视广告 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 表象 艺术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52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非语言符号的概述11-14
- 一 非语言符号的内涵11-12
- 二 非语言符号的外延12-14
- 第二节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广告中的界定14-15
- 一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广告中的内涵与外延14
- 二 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14-15
- 第三节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广告艺术中的界定15-16
- 一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广告艺术中的表现15
- 二 非语言符号与艺术符号15-16
- 第四节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16-17
-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7-18
- 第一章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表现元素分析18-32
- 第一节 语言符号伴生符号的表现元素分析18-22
- 一 口语副语言——“可以听到的画面”18-21
- 二 书面副语言——“可以看到的声音”21
- 三 功能性发音——“不用语言表达的语言”21-22
- 第二节 体态符号的表现元素分析22-27
- 一 表情——“情感的表露”23-24
- 二 视线——“互动的产生”24-25
- 三 动作——“意义的解释”25-26
- 四 姿态——“关系的构建”26-27
- 第三节 物化符号的表现元素分析27-32
- 一 场景27-28
- 二 色彩28-29
- 三 明星形象29
- 四 象征物29-30
- 五 音乐与音响30-32
- 第二章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方式与特征32-44
- 第一节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的艺术表现方式32-40
- 一 非语言符号伴随语言符号进行推论33-37
- 二 非语言符号作为艺术符号进行表象37-40
- 第二节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特征40-44
- 一 非语言符号的连贯性40-41
- 二 非语言符号的依附性41-42
- 三 非语言符号的表象性42
- 四 非语言符号的隐晦性42-43
- 五 非语言符号的多维性43-44
- 第三章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对艺术表现的作用44-50
- 第一节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对艺术表现的基础作用44-47
- 一 非语言符号对广告表现内容的补充44-45
- 二 非语言符号对广告表现形态的丰富45-47
- 第二节 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对艺术表现的强化作用47-50
- 一 非语言符号承载广告表现意图,加强表现效果47-48
- 二 非语言符号承载受众表象记忆,,强化接受效果48-50
- 第四章 华与华电视广告对非语言符号运用策略的启示50-56
- 第一节 提高对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认知50-52
- 一 非语言符号的独立性与能动性50-51
- 二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媒介艺术表现中的优势51-52
- 第二节 合理利用电视广告中的非语言符号52-56
- 一 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多维度组合52-53
- 二 非语言符号间的多元化组合53-54
- 三 非语言符号与受众文化背景的配合54
- 四 非语言符号与多媒体的融合54-56
- 总结56-57
- 参考文献57-59
- 后记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森林;电视广告,给明星留点面子[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2 曾星原;试论提高电视广告经济效益的方法与途径[J];电视研究;2002年07期
3 孙红云;电视广告现代魔法[J];电影艺术;2002年03期
4 京盛;;电视广告不应违“规”[J];电视研究;2004年07期
5 王志华;浅议电视广告的品位[J];美与时代;2005年09期
6 刘泓;;广告社会功能新论——以电视广告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7 闫岩;张艳;;电视广告创意的蒙太奇[J];华商;2007年22期
8 朱少山;;国外儿童电视广告规制的经验及启示[J];电视研究;2007年02期
9 宋启明;高淑君;;电视广告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J];艺海;2008年01期
10 吴国富;;谈电视广告语言的话语文本特征[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可明;;受众价值观对电视广告创意的制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杰文;;民间魔幻叙事与电视广告的招徕术[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余睿;;从合作原则看现代电视广告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詹丹;;论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5 杨铁黎;肖鹏;;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电视广告投放现状及其策略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迪;;上海儿童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以电视广告为例[A];第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波;电视广告“乱”从何来?走向何方?[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马善记;电视广告“五大病”[N];光明日报;2004年
3 李素满;日本邮政电视广告激发国民写信热情[N];人民邮电;2005年
4 仇绍强;电视广告经营的集散地模式[N];中华新闻报;2002年
5 王积龙;电视广告面临的危机及出路[N];中国工商报;2007年
6 刘冬梅;精当剪辑彰显电视广告视听冲击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蓓蓓;图书电视广告:炒作?创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周士君;助“假”为虐的电视广告[N];中国工商报;2002年
9 于慧;剖析广告对儿童的影响[N];长治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廷艳;建议开设电视广告频道[N];协商新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喜希格尼玛;蒙古国与中国大学生的电视广告的心理效应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泓;从“意义转移”到“意义依附”[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连莲;模拟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观赏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珍;电视广告定价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宁;中国电视广告创意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袁迪;电视广告躲避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雪珂;电视广告监管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马燕;论我国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齐晶;电视广告的有效说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迪;电视广告故事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卫卫;洗化类电视广告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倪丽平;数字特效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赵国红;日常生活叙事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华与华电视广告中非语言符号的艺术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37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