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3:21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时代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了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向融合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思想转变。“融合”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创新思想,顺应产业发展新潮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发展,突破传统产业发展局限,优化产业结构,对产业文化的传播和塑造,增添生活情趣,稳定社会秩序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和旅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消费人群、市场、功能等有许多相似之处,产业兼容性高。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称。全省依靠地域、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业,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何使二者融合,达到互惠双赢的效应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研究山东省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对于发展山东省体育产业,实现产业联合互动,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山东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和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以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济南市为例,研究产业融合的内容与方式,了解山东省体育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产业融合存在的不足,挖掘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动因,研究促进产业融合的策略和创新手段。希望能够有助于推动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融合,健康发展,提供合理科学策略,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进程。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产业是以体育为主或者体育相关的文化经济活动,是满足人们体育消费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组织的集合。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相关企业部门从事接待游客,提供交通运输,游玩购物,住宿餐饮等综合性行业。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交叉、联合、重组,打破产业局限,以政策为支撑,以文化为媒介,以发展为依托,以资源为载体,实现产业技术、管理、营销、资源、效益、市场等融合的发展模式。(2)山东省以旅游业融合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构建全民健身旅游路径;挖掘竞赛表演潜力,提高体育旅游魅力;打造休闲旅游商圈,建立体育特色CBD为主要内容。通过资源交叉,产业重构和市场延伸等方式推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但是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也存在一定不足:缺乏融合发展规划,政企分工不明确;资源繁杂,缺少特色体育旅游;地方旅游发展迥异,融合程度低;服务设施不完善,安全风险大。(3)山东省在政策保障、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专项旅游、地域特色、城市品牌、旅游接待、体育产业基础、时间和收入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产业融合基础。其中推动地域经济发展,传播和交流地方文化,共同的功能价值,产业间和谐促进,建设生态文明等因素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动因。(4)山东省立足省情实际,以国家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融合目标,明确稳固融合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市场主体,提升创新能力的发展任务。融合发展五个原则是:统筹协调,融合创新,开放发展,和谐互动,科学集约。山东省融合发展布局是通过地区融合联动,建设四个“圈”即滨海休闲圈,黄河生态圈,历史文化圈和省会都市圈等。(5)基于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明确融合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八项融合发展举措:建立产业融合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发展体制,优化融合运行机制;充分整合资源,激发体育旅游活力;实行政企分开,校企结合;深挖文化内涵,开发城市品牌特色;加强服务策略,满足消费需求;实施科学管理,强化风险预警等举措。
【关键词】:体育产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驱动力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G80-05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1 前言15-17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15-16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16-17
- 1.3 研究任务17
-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7-25
- 2.1 关于体育产业概念研究18-19
- 2.2 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19-22
- 2.3 关于产业融合概念研究22
- 2.4 关于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理论发展研究22-24
- 2.5 关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耦合效应与融合度测量研究24-25
- 2.6 研究不足和对本研究的启发25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5-27
- 3.1 研究对象26
- 3.2 研究方法26-27
- 3.2.1 文献资料法26
- 3.2.2 专家访谈法26-27
- 3.2.3 数据统计法27
- 3.2.4 逻辑分析法27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7-56
- 4.1 相关概念界定27-30
- 4.1.1 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27-28
- 4.1.2 旅游业的概念界定28-29
- 4.1.3 产业融合的概念界定29-30
- 4.2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以济南市为例30-35
- 4.2.1 融合内容30-32
- 4.2.2 融合方式32-33
- 4.2.3 融合不足33-35
- 4.3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驱动因素35-47
- 4.3.1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35-45
- 4.3.2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因45-47
- 4.4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47-48
- 4.4.1 融合发展指导思想47
- 4.4.2 融合发展目标与任务47-48
- 4.5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原则48-50
- 4.5.1 统筹协调原则48
- 4.5.2 融合创新原则48-49
- 4.5.3 开放发展原则49
- 4.5.4 和谐互动原则49
- 4.5.5 科学集约原则49-50
- 4.6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布局50-53
- 4.6.1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圈50-51
- 4.6.2 历史文化体育旅游圈51-52
- 4.6.3 黄河生态体育旅游圈52
- 4.6.4 省会都市体育旅游圈52-53
- 4.7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措施53-56
- 4.7.1 建立产业融合意识,制定科学发展规划53
- 4.7.2 强化产业发展体制,优化融合运行机制53-54
- 4.7.3 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城市吸引力54
- 4.7.4 政企分开,校企联合54-55
- 4.7.5 深挖文化内涵,开发品牌特色55
- 4.7.6 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55-56
- 4.7.7 实施科学管理,强化风险预警56
- 4.7.8 协同全民健身事业,提高社会效益56
- 5 结论56-58
- 附录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5-6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涛;;论新时期学校体育传统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8期
2 ;武汉市成立体育传统校指导小组[J];学校体育;1990年04期
3 亦言;小池育良材[J];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05期
4 王u!,司亮,王U,
本文编号:725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72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