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心性对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间价值共创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中心性对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间价值共创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消费者间价值共创 虚拟品牌社区 网络中心性 自我能力感 自我归属感
【摘要】:价值共创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发展,企业能够与消费者携手共同创造价值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企业也因此越来越注重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与此同时,学术界的研究者也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不断地对价值共创理论进行完善。研究者指出,价值共创的方式除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共同创造外,还包括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共同创造。对消费者间价值共创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将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丰富价值共创理论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新的指导。然而,目前关于消费者间的价值共创问题的研究还较少,消费者群体之间的互动也尚未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梳理了有关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现有文献,发现虚拟品牌社区是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主要平台,并且虚拟品牌社区中的消费者群体将会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形成社会网络,而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无疑将对网络中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引入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自我决定感”,重点探讨了网络中心性对对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过程的影响作用。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虚拟品牌社区、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网络中心性、自我决定感的相关文献,据此构建网络中心性影响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样本数据,在样本数据和研究量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本文使用AMOS软件运行了这些有效数据,并依据运行结果来检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间价值共创就是消费者群体通过相互间的求助回应、分享、支持活动提升消费体验的过程,并且网络中心性主要通过消费者的自我能力感和自我归属感间接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共创行为,其中,自我能力感在网络中心性影响消费者之间的求助回应、分享和支持活动中均扮演中介的角色,自我归属感仅在网络中心性影响消费者之间的求助回应、分享活动中起到中介的作用。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营销方面相应的指导意见:企业首先应正确认识价值共创思想,然后将价值共创思想贯彻到企业的营销实践当中,既应注重为消费者搭建良好的虚拟品牌社区互动平台,同时也应注重对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共创行为的有效激励。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消费者间价值共创问题,能够延伸并弥足现有有关虚拟品牌社区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不足;(2)兼顾考虑了外在结构和内在心理对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影响,更为全面、深刻地研究了有关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者间价值共创 虚拟品牌社区 网络中心性 自我能力感 自我归属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4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绪论14-19
- 1.1 选题背景14-15
- 1.2 研究意义15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7
- 1.4 研究内容17-18
- 1.5 创新点18-19
- 第2章 文献综述19-30
- 2.1 虚拟品牌社区19-21
- 2.1.1 虚拟品牌社区的定义19-20
- 2.1.2 虚拟品牌社区的相关研究20-21
- 2.2 网络中心性21-22
- 2.2.1 社会网络理论21
- 2.2.2 网络中心性的相关研究21-22
- 2.3 消费者间价值共创22-26
- 2.3.1 价值共创的内涵22-23
- 2.3.2 价值共创的研究现状23-24
- 2.3.3 消费者间价值共创行为24-25
- 2.3.4 体验价值25-26
- 2.4 自我决定理论26-28
- 2.4.1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27
- 2.4.2 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27-28
- 2.5 文献述评28-30
- 第3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30-44
- 3.1 概念模型的构建30-31
- 3.2 研究假设31-36
- 3.2.1 网络中心性与自我决定感的关系假设31-32
- 3.2.2 自我决定感与消费者间价值共创的关系假设32-33
- 3.2.3 消费者间价值共创行为与体验价值的关系假设33-34
- 3.2.4 自我决定感的中介作用假设34-36
- 3.3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36-38
- 3.3.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36
- 3.3.2 变量的测量36-38
- 3.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38-44
- 3.4.1 问卷设计38-39
- 3.4.2 问卷测试与修正39-43
- 3.4.3 数据收集43-44
- 第4章 实证分析44-62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44-46
- 4.1.1 样本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4-45
- 4.1.2 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5-46
- 4.2 信度和效度分析46-51
- 4.2.1 信度分析46-47
- 4.2.2 效度分析47-51
-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1-56
- 4.3.1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51-52
- 4.3.2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52-54
- 4.3.3 修正结构方程模型检验54-56
- 4.4 中介效应分析56-62
- 4.4.1 网络中心性与求助回应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57-58
- 4.4.2 网络中心性与分享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58-60
- 4.4.3 网络中心性与支持路径关系中中介效应分析60-61
- 4.4.4 中介效应假设检验结果61-6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2-67
- 5.1 研究结论62-64
- 5.2 营销启示64-65
- 5.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4
- 附录1:调查问卷74-80
- 致谢80-8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群毅;;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中心性:概念、测量与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2 刘燕;胡晓真;于桂兰;;组织内社会网络中心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年16期
3 周一星,张莉,武悦;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4期
4 ;增强城市竞争力10大思路[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26期
5 俞勇军,陆玉麒;省会城市中心性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6 李建升;李巍;;苏北五市城市中心性的定量评价[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刘楼;涂成林;;正式组织结构、非正式网络结构与中心性优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8 王清洛;孙欢;李超;王邵祥;;城市中心性研究进展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3年10期
9 赵明华;朱明明;;济南都市圈城市中心性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孟延春;乔小勇;关欣;孟庆国;;鲁苏豫皖交界区域城市中心性的社会网络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2 邱庆华;王方;吴星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瘸变患者的精神压力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黄加兵;;分型辩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4 曹嘉英;金霞;袁韬;陶斐;余腾;;明目地黄汤冲剂联合西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观察[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晓翔;马红宇;谢菊兰;唐汉瑛;周殷;;工作连通行为在工作-家庭中心与心理解脱中的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赵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崔海宁;王正文;余壮明;李军华;;中心性肺癌肺门冻结的手术治疗[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常丹;;中心性气道狭窄病因分析及治疗[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毛得宏;;内窥镜观察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33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刘涛;王作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万建辉 通讯员 曾波;武汉“中心性”位居中西部第一[N];长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松卫;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社团挖掘与结构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付立东;复杂网络中心性度量及社团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钟舒阳;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晓东;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范剑文;虚拟社区社会分层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雨弦;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度评估算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赵芳慧;自我中心性在俄语指示现象中的体现[D];辽宁大学;2015年
3 苗红星;大规模网络分析的中心性算法并行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思;河南省城市中心性强度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谢雪敏;网络中心性、沟通满意度与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6 陈敬婷;旅游涉入、地方依恋与游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张猛;结合网络链接和内容的局部社区发现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马梦瑶;基于证据理论的社会网络中心性结点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明雪;基于社会网络的社区发现和中心性分析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刘园园;网络中心性对虚拟品牌社区中消费者间价值共创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5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76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