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实施后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对绩效产生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 组织信息处理理论 组织单元 绩效 相互依赖 结构方程模型 出处:《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组织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是如何对组织单元应用信息系统后的绩效产生影响的。本文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本文提出组织单元在成功实施信息化后,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不会直接对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对一些“中间利益”施加影响后再产生的。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及假设,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22家企业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1份。以调查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来源,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了外部影响因素对组织单元间相互依赖和绩效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SEM)分析法检验了路径和假设,删除一些不显著的路径、否定一些错误的假设后得出本文的最终模型,验证和补充了前人的理论,并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和发现。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nterdependence among organizational units has an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al units after apply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is study. Afte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units will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hypothes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22 enterprises were selected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conduct a survey by issuing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58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survey data as the main source of data analysis, the paper used one-way variance analysis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al unit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path and hypothesis, to delete some unremarkable paths, to negate some false assumptions, to obtain the final model of this paper, to verify and supplement the previous theories, and to draw some new conclusions and findings.
【作者单位】: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ZJG04-06)。
【分类号】:C93;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维和;;网络外部性、专用性投资与机会主义行为——双边锁定与关系持续[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2 于坤章,宋泽;信任、TAM与网络购买行为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高维和;黄沛;王震国;;资产专用性、渠道异质性与渠道投机行为:基于中国汽车企业的实证[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5 黄嘉涛;;顾客价值导向的品牌权益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6 余亮;瞿X;陈玖豪;;协作技能的结构及量表编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7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8 汪侠;吴小根;章锦河;任黎秀;刘泽华;张洪;;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消费券效用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9 余福茂;丁祥海;;知识流动对纺织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实证研究[J];纺织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世雄;刘艳;;消费者方言广告态度之实证研究:粤语广告VS国语广告[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谋监;卜英平;;步道健行者场所依恋之研究:转换成本之观点[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耿黎辉;周庭锐;;产品消费中ALE、BALE与购后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智;刘新燕;;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一个基于中介效应的整合模型——以中东部五省市企业为实证样本[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曹树金;卢泰宏;;网络游戏消费态度及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曾萍;;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动态能力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国才;刘栋;王希凤;;销售人员组织支持感和私人关系对个人绩效的影响机制——顾客需求知识的中介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唐春勇;潘妍;何显富;;企业负责任员工更投入吗?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工作投入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罗键;卿涛;;知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初;基于交易环境的消费者信任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永愉;潜意识、情绪劳动与服务质量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高遐;“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明;基于行为意向的环境解说系统使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艳艳;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陶懿;研发团队行为整合与团队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贞;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整合、吸收能力及关系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兵兵;云南卷烟产品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崔亦刚;中国联通德州分公司营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田敏;企业间关系强度对关系型渠道治理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红涛;银行营业厅服务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9 黄佳美;基于品牌延伸的产品形象识别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赵涛;网络传播对消费电子类产品品牌形象的作用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铁男;李一军;郝秋娟;;IS实施后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对绩效产生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2 王铁男;沈南;李一军;;组织单元间的差异性对信息系统应用绩效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3 石金涛;冯羡诗;王莉;;管理技能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4 游传新,李刚;企业组织变革及其绩效变化规律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4期
5 梁建伟;马文建;;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年06期
6 刘玲利;;提升科技资源配置绩效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2期
7 贺朝忠;贺們;刘文敏;;沟通技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8 魏江;陈志辉;;提高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学习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5期
9 王剑,徐康宁;行业绩效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截面数据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刘小红,邵兵家;物流企业市场导向度与绩效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宝锋;弋亚群;赵先德;;供应链整合对绩效的影响[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杜娟;赵曙明;;HR经理胜任特征与个人绩效的关系研究: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玉华;;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评价观[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曹巍;赵建娜;刘丽香;;主成分分析法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晓凤;;美、日、法财政监财督制度的变迁及启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崔世娟;孙利;;归核化研究文献综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黎兵;;企业员工的成就动机、归因方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勇;;中美批发业库存与绩效的实证比较[A];“2009年北京批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玉荣;张淑艳;胡春霖;;外资并购对我国目标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莹;杨忠;;实践共同体、角色绩效与团队效能的关系研究——以企业研发团队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金;身体绩效+工作绩效=绿色绩效[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刘韬;绩效考核为何绩效不佳[N];经济参考报;2001年
3 佟海艳 王明阳 记者 刘建军;网上考核绩效 排名一目了然[N];中国税务报;2008年
4 记者 杨颖;天津移动:用绩效说话[N];人民邮电;2003年
5 郭虎;科学考评 企业管控人员绩效[N];人民邮电;2004年
6 记者 杨乐;机关绩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近期启动[N];南宁日报;2010年
7 那国毅;用绩效精神经营团队[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肖振东 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浅论以绩效为导向的灾后重建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9年
9 粤财;广东召开财政支出绩效自评会[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10 周志豪 许华柱 徐建;问责环保绩效 促进科学发展[N];中国审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晓初;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王芳;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及其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云;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雄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政策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学工;我国企业集团化与绩效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蔡正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的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何大军;高层管理团队社会资本对企业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8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9 金明玉;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及其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赵建强;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秋娟;基于组织单元间相互依赖的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绩效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罗毅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施丽华;中国证券市场外资并购的绩效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张兵;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贝贝;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晖;民营中小银行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赖永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动因、模式及绩效的分析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何志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的绩效、问题与对策[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曹宏举;英国绩效审计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3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55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