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华人社团及其社会功能
本文选题:北卡华人社团 切入点:类型 出处:《世界民族》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华人人口的增长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该州华人开始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团。这些华人社团成为了联结当地华人的纽带,也是北卡华人同其他族群以及同中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参与观察、访谈和文献分析,本文首先阐述北卡罗来纳州华人社团的类型、会员以及运作。其次,探讨北卡罗来纳州华人社团的社会功能。同时,本文还剖析了北卡罗来纳州华人社团与美国其他华人社团的共性和差异性。
[Abstract]:In 1970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North Carolina and the need for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in the state began to set up various types of associations. These Chinese communities became a link to the local Chinese. It is also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North Carolina Chinese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and with China.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type, membership and operation of the North Carolina Chinese commu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North Carolina Chinese community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Carolina Chinese community and other American Chinese communities.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刘丽主持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美国民对中国刻板印象之跨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XJQ020)的资助 曾少聪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当代国际移民的发展趋势、政策和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1AMZ005)的资助
【分类号】:D6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莫光木;;二战后美国华人社团的发展[J];前沿;2012年14期
2 李爱慧;;美华协会与美国华人和亚裔的权益维护[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3 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草根型参政团体研究——以波士顿华人前进会为例[J];八桂侨刊;2011年01期
4 万晓宏;;影响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5 周继红;;试论战后美国华人社团发展的特点及其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潮龙起;;试析早期美国华侨的“堂斗”[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沈燕清;百人会与美国华人社会[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8 万晓宏;“80/20促进会”与美国华人参政新策略[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9 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剖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曾少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华人社团及其社会功能[J];世界民族;2017年03期
2 金正昆;朱凌峰;;海外华人政治参与模式初探——以美国、马来西亚及英国为例[J];东南亚研究;2016年06期
3 衣长军;;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4 徐f^;;美国华人商会对促进中美关系的作用与效应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年09期
5 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年01期
6 潮龙起;;美国华侨堂会与中国抗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1期
7 叶小利;古皓瑜;;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抗议ABC辱华行动为例[J];八桂侨刊;2015年02期
8 叶小利;;美国华人地区政治参与新态势——新社区视角下的路径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杨跃辉;;浅析美国华人的政治社会化与中美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毛建国;傅琬舒;;大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和曼;美国新华侨华人的若干变化[J];八桂侨刊;2003年01期
2 王盈;中美高校间合作与交流前景广阔——记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办学[J];神州学人;2002年08期
3 韩方明;海外华人三重性及其作用——以马来西亚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04期
4 李其荣;战后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与困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1期
5 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刍议[J];八桂侨史;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玲;试论当代华侨华人社团的若干特点[J];八桂侨刊;2002年01期
2 谢成佳;对华侨华人社团的几点认识[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3 李兴,刘权;东南亚华人社团的复兴与重新定位[J];东南亚纵横;2002年05期
4 卜君哲;秘鲁华人社团的形成与发展[J];八桂侨刊;2003年01期
5 ;美华人社团举办青少年夏令营[J];八桂侨刊;2003年02期
6 黄昆章;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团的现状和前景[J];世界民族;2003年06期
7 黄昆章;海外粤籍华人社团的历史变化及其作用[J];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雷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9 莫卫红;;试论新华侨华人社团的内涵和外延[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林奋之;;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J];东南亚纵横;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聿峨;;当代海外华人社团与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2 杨发恩;;孔孟之道与华人社团[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3 冯颖红;;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统战工作研究[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4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詹冠群;;砂华文协与传统文化[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云南省委统战部课题组;;缅甸华侨华人社团研究及工作对策[A];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洪明;张敏;朱纯深;;新加坡华语运动与星洲老年人的语言问题(英文)[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发挥海外华人社团作用 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简介[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丕屹;林林总总的华人社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记者 李艳红;市政府与美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N];辽源日报;2013年
5 记者 蒋国华;“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龙江行启幕[N];黑龙江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于新春;华人社团现在很忙[N];国际商报;2003年
7 黄昆章;印尼华人社团在复苏中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聂传清;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记者 尹鸿祝;新世纪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闭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记者 胡敏;四川首届华侨华人社团大会开幕[N];四川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杨宏云;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尼棉兰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D];厦门大学;2009年
3 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石沧金;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雪玲;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社会功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赵非u&;拉美综合性华人社团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3 邰利亚;西欧华人社团的现代化及其特征[D];暨南大学;2006年
4 杨连峰;转型期以来美国华人社团嬗变[D];暨南大学;2006年
5 寇海洋;当代华人社团的变化[D];暨南大学;2013年
6 潘秋萍;多样中华性:从南澳华人社团看华人身份的运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于琳琳;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华人妇女社团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徐珊珊;南美主要侨居国的华人同乡会、商业与文化社团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2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56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