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研究-论文原创检测样本

发布时间:2016-10-31 10:51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08925_第1部分    总文字复制比:72.3%(7528)  总字数:10406

1 ·我国行政伦理失范成因及对策研究
  纪海望 -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0-11-01  31.5%

  是否引用:否

2 ·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
  杨镌靖 -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008-04-01  24.8%

  是否引用:否

3 ·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原因及对策探析
  李红梅 - 《山西大学硕士论文》- 2010-06-01  20.5%

  是否引用:否

4 ·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解析
  白俊路; - 《延边党校学报》- 2010-08-20  5.2%

  是否引用:否

5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
  吴清军;王琳; - 《黑河学刊》- 2006-09-20  4.3%

  是否引用:否

6 ·略论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克服途径
  包正韡; -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12-20  3.9%

  是否引用:否

7 ·对中国海关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郑海燕 -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2011-04-22  3.3%

  是否引用:否

8 ·试论转型期的行政伦理建设
  杨明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30  3.2%

  是否引用:否

9 ·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保障
  祝丽生;郭燕;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24  2.9%

  是否引用:否

10 ·公务员行为失范的行政伦理制度探析
  谭开翠;王红雨;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1-25  2.7%

  是否引用:否

11 ·基于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行政伦理建设问题探讨
  赵迪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1-04-01  2.6%

  是否引用:否

12 ·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的失范及其治理研究
  仓春潮; - 《学理论》- 2010-08-30  2.5%

  是否引用:否

13 ·公务员角色悖论与政府权力的双重性
  孙艳莉,侯丽岩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7-30  2.2%

  是否引用:否

14 ·公务员角色悖论
  侯丽岩 - 《北方经贸》- 2004-01-25  2.0%

  是否引用:否

15 ·论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祝丽生;郭燕; - 《社科纵横》- 2006-12-15  2.0%

  是否引用:否

16 ·公共利益:行政伦理建设的根基
  马永庆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0-18  1.6%

  是否引用:否

17 ·公共行政体系的双重构建——服务型政府与行政伦理建设
  曾政伟;赖慧敏;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7-15  1.6%

  是否引用:否

18 ·透视行政道德责任的失范及重塑
  王晓艳;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15  1.2%

  是否引用:否

19 ·公共权力异化的天然趋向与社会公平
  刘峰 -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20  0.9%

  是否引用:否

20 ·探索公务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考试吧
   - 《网络()》-  0.9%

  是否引用:否

论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在提倡依法治国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行政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概念更加明晰,对于社会背景的探讨和分析更加深入,对于其中的根本原因分析也更加鞭辟入里,同时也更能针对新时期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提出更加有力和实际的解决措施。这对于我们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行政学方面的其他研究也有一定借鉴性。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及不足等等。第二部分论述,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现状,包括行政伦理失范的含义,特点以及具体表现形式等。第三部分论述,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包括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行政伦理失范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第四部分论述国外相关经验及启示。第五部分论述行政伦理失范的防治对策,包括内部控制,如加强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行政伦理教育、完善行政人员伦理决策等。以及外部控制,如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完善行政伦理监督奖惩机制等。

关键词:行政伦理失范危害意义对策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到新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及政治形态都开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现代化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由旧的价值观向新的价值观的突变,那些按照传统规范是可以接受并合法的行为,现代人的眼里就成为了不能接的和腐化的行为,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为背离了公认的行为方式。”从我国当前政府的行政现状来看,属于过渡性的社会模式,不仅有传统模式的一些特征,同时也带有新的行政特点。

美国学者认为,这种行政方式的过渡和转型,必然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上次建筑的最终变化,而这种变化最终又会影响人们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转换。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将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必然也会引起多元的价值观念同时并立,并将彻底的逐渐瓦解过去由计划经济体制起主要作用的单一经济结构模式,从而必将逐渐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这种多元结构模式必然决定伦理价值观念的多元发展。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主导的集体观念价值原则开始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人们会开始逐渐学者适合自己发展的价值原则作为行动导向。然而在选择的过程中,跟过去的社会结构相对应的社会价值原则将不再成为唯一的主导价值观念,与此同时,与新的社会结构相对应的价值观及道德体系又并未完全完整确立,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开始迷失,这是导致人们行为伦理失范的根本原因。

不仅是在生活领域,在公共行政领域之内,政府工作人员也很难摆脱社会转型时期所造成的一些困惑,目前的焦点问题,如滥用权力、官员作风腐败等等,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使得人们开始质疑政府的公信力和管理能力,而且也让学术界开始质疑,即如何才能彻底改变政府的作风腐败,实现廉政建设等问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行政伦理规范,才能真正规范政府人员的行为,什么样的途径才是最佳治理模式。在提倡依法治国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并将失范问题的最终原因归咎与体制和法律方面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治理措施和对策,从而完善我们当今的法律体制。不能否认,体制不够健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行政伦理失范,但这并非所有问题之所在,因为即时体制非常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行政伦理失范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即如何从其他的角度去考试行政伦理失范防治对策和有效途径。例如行政伦理道德的教育,社会传统问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行为选择。因为,我们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完善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以及建立目前时代所需要的社会文化风向标,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虽然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无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所有行政伦理失范问题,但是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增进公共利益都有着重要而无法取代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行政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概念更加明晰,对于社会背景的探讨和分析更加深入,对于其中的根本原因分析也更加鞭辟入里,同时也更能针对新时期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提出更加有力和实际的解决措施。在分析这个问题的的同时,也涉及到如何通过提倡并继承我国古代先贤们的伦理道德教化,以及西方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更进一步丰富我国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行政学方面的其他研究也有一定借鉴性。

而本文的实际意义则在于,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及和谐,有助于行政人员的依法行政及规范行政,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 研究现状

我国学术界比较关注有关行政伦理的价值追求方面研究。过去,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以行政效率为中心的,朱坚强发表了《论行政管理效率观一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在这篇文章中,他围绕着行政效率的具体标准和内容展开了探讨,并从自己的观点界定了行政效率的概念。金太军发表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一文,在文中他从公共行政学术史的角度,厘清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观念的历史演变进程,并提出了古典的以公共行政效率至上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的研究开始发生了变化,行政伦理不再一味的寻求行政效率中心,而是更多的诉诸一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例如,丁煌发表了《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评现代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这篇文章,文中他摒弃了旧有观点,而是转为从新公共行政为看问题的角度,重点对于新公共行政的价值观诉求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张康之撰写《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对于官僚体制演化进行了历史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反思。从这里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相关理论观点已经达成了基本公式,他们认为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当今社会行政伦理价值追求的核心基础。马克思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一段经典表述,他认为: “在道德上是公平的甚至在法律上是公平的,而从社会上来看可能是很不公平的,只能用一种科学来断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

除此以外,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出现高度的分化,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已成为大众所关心及广泛议论的社会性问题。针对“公正”这个行政管理的价值基础问题,学者们也开展了更方面的讨论。其一是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从而社会公平公正的尺度与成本利益之间的比值,从利益交换的关系来看,只有平等交换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交换,这里的核心就是所有人的劳动平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交换平等,而不应首先赋予先入为主的特权、地位及等级之间的差异。其二,从利益分配关系来看,公正分配在社会主义当前阶段,应该按照劳动贡献及能力大小决定其地位和收入,从而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其三,从公正的实现方式来看,竞争是实现公正的基本途径,而竞争又需要公正的规范为基本前提条件。其四,从公正标准的制定者和仲裁者来看,他自身应该是规范化的楷模和标准,而衡量他是不是规范化的楷模,应看他所掌握的权利和所尽到的义务是不是呈现对等的状态。

从国外的研究状况来看,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正是公共行政运动的新时期,也是行政伦理雪发展历史上非常重大的转折点,甚至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个阶段的学者主要针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以往的效率主导价值观是一种彻底颠覆,它倡导在公共行政的实际工作中加入公平责任等理论概念,从而大大的推动了民主在行政领域内的进步。公平公正俨然成为了行政运动里的核心概念,其中,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倡导者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社会公平包含了管理具体形态、组织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的价值选择。

本文的行政伦理主体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将个体政府工作人员作为行政伦理的主体,行政伦理问题主要就是这些工作人员自身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是否规范等问题的总和。第二个层面是将行政机关这个群体作为行政伦理主体,而以此为基础,行政伦理则是指行政领导集体及党政机关在从事诸如管理、服务、协调等等各种行政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行政道德之和。

(三) 文章基本内容和思路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及不足等等。第二部分论述,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现状,包括行政伦理失范的含义,特点以及具体表现形式等。第三部分论述,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包括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行政伦理失范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第四部分论述国外相关经验及启示。第五部分论述行政伦理失范的防治对策,包括内部控制,如加强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行政伦理教育、完善行政人员伦理决策等。以及外部控制,如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完善行政伦理监督奖惩机制等。

(四)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客观唯物主义的方法与理论,在搜集各种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采取归纳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本文还通过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于国外的行政伦理建设情况进行探究,再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于我国的行政伦理失范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五)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的行政伦理问题研究时间比较晚,但是在发展的这段时间里,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能不断促进行政伦理研究的发展。本文就是力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能够有一些创新和突破。

首先,在对于行政伦理失范概念的界定方面,本文突出了其科学和完整性,其次,本文将宪政经济学中的理论观点引入文中,用来说明行政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并用这个来支持我国行政伦理法制化的理论基础。再次,本文提倡在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建设实践中去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重新审视对于传统行政伦理文化的学习。此外,本文在论述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的具体对策方面,还从行政人员个体,及行政组织这样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路径,从而有利于我国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当然,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时间有限,论文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于行政伦理失范的根本原因分析,还存在不够全面的地方,需进一步探讨。另外对于新时期行政伦理建设的具体途径,有的还不够全面具体,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现状

(一) 行政伦理失范的含义和内在矛盾

1、行政伦理失范的含义

所谓行政道德,主要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个人品质和职业素养,而行政伦理不仅仅涉及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还包括行政机构作为一个群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行为规范。行政伦理是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应该遵循的规范,而行政伦理失范则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置行政伦理的规范不顾,用公共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终导致公共行政权力的异化。

行政伦理规范的产生,源自于社会公共活动及社会生活领域中,同时也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主体,针对其思想修养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等等提出的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作为非群体的行政主体,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必然会受到行政伦理道德的限制。可以说,从本质上来讲,行政伦理失范问题是一种行政管理活动的异化现象。这是一种哲学术语,指的是将自身本来的素质或力量变成了跟自身相对立的东西。后来,这个哲学概念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意义十分广泛。如果某将事物背离了自身原始的发展意图,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异化。行政权力异化,指的是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偏离了它本来所应追求的公共价值和目标,而逐渐向个人靠拢。也就是说,行政伦理失范是 “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行政主体往往会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行政权力从本质上来说应是公共权力,它涉及的是公共事物,追求的是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然而在具体的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主体总是按照自己手中的特殊权力去行使个人权力,为个人谋求私利,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行政伦理道道被微博,公共利益受到侵蚀,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行政伦理失范。

2、行政伦理失范的内在矛盾

转型期行政伦理内在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行政管理本身都无法解决自我认同的危机。从学术上讲,作为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行政伦理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这对学术研究无疑是莫大的欣慰,但是,在行政伦理研究中,和实际的行政伦理行为一样也遭遇到困境,主要是无法为庞大的行政行为建构符合实际的伦理为模式,也难以走出自身特点所局限的理论解释贫乏。

首先,从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来看,无论我们怎么有意的强调行政伦理学的独特研究领域,都无法回避或者无法说清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之间的种属关系。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家爱德华·哈利特·卡尔在他的代表作《20年危机(1919一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中所说的一样:“价值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对立己经包含在目的与事实的对立之中,同时也深深嵌入人的意识和政治思想伦理……伦理必须从政治角度加以解释,在政治之外寻求伦理规范注定是徒劳的。

其次,从公共部门本身和行政人员的利益表达上来看,公共部门的确立依据无疑是为了追求公共利益,而行政人员只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操作实体。但是现实生活中行政人员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总存在两难选择,所以导致行政伦理失范的频发。因此,在设计的意图上我们力求行政伦理能够超脱市场经济中个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强调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的价值指引,设想每个从事行政事业的个人都是追求热爱公共精神,以公共利益的捍卫者自居。无论是公民还是学者也许都会为这种设计的完美无缺而激动不已,似乎已经解决了行政伦理困境问题。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个人参与公共事业并不能保证个人对利益追求的放弃,相反,甚至可能有很多人在进入公共职位领域抱的就是谋取私利之心。那么,当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依靠的是伦理还是法律来保证公共利益的安全?就此可以看出,行政伦理受到限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本身维护力的程度不够,难以在重大价值选择过程中担负价值卫道士的重任。

(二) 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及具体表现形式

1、类型

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对之概括也是纷繁不同的。但是,从总的领域来看,行政伦理失范和各种腐败现象是相互联系的。从学理角度分析,行政伦理失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类型:(1)经商型;(2)权力寻租型;(3)公款公贿型;(4)贪污腐化型;(5)卖官弩爵型;(6)读职型;(7)泄密型;(8)隐匿财产型。

在我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可包括:政治类失范、组织人事类失范、经济类失范、失职类失范、侵犯公民权利类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类失范和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失范等七个类型,具体表现要超过百种。但是,无论什么类型的行政伦理失范,其实质都体现在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从而实现非公共的利益。

2、具体表现形式

由于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繁多,形式各异,所以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本文主要从大的类别进行分析。

(1)政治类行政伦理失范。这包括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两方面。官僚主义通常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表现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它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文犊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辞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官员本身贪图享受、满足现状、高高在上、不负责任、墨守陈规,导致工作效果和效率低下,甚至是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权力寻租,顾名思义即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加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从而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具体表现有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所以可知,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才是权力腐败的原动力。从政府的角度看,权力租的形成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被动情况有如各城市对出租车牌照的数量进行限制,而这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属于被动设租;又如现今某些地方政府在《行政许可法》之外,又新设立了一些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尤其是在项目审批、工程招标、进出口配额,银行贷款等领域中,从而增加了不少麻烦,这样的情况就属于政府主动形成权力租,又可称为政府设租、寻租。因此,国家公务行政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以便索取高额回扣的寻租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违于权力的公共性及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2)经济类行政伦理失范。这类主要包括贪污挪用、隐匿财产和行政人员经商三个方面。贪污无论是哪种形式,其本质都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因此手段是多样的,而目的只有一个。贪污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体现在做假账、伪造证据、涂改票据、侵吞公款等形式,目的就是为了中饱私囊,使个人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它的影响极坏,不仅给国家的资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我国最近几年,贪污现象屡禁不止,频频发生,愈演愈烈,甚至是蔓延到高层领导圈中,如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他挪用了上亿的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保基金,严重危害了群众的利益。经济类中还包括行政人员经商和一隐匿财产,这是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的行政官员开始经商,自办或与他人合办赢利性企业,又因他们的特殊身份能够带来行政特权,所以致使其利用特权为我所用,在市场中进行非正常竞争,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禁止公务员在任职期间经商办公司的管理条令,实是危害不小。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明为不经商,却变换方式,变相分红,如许多官员热衷于投资煤矿,以便从中获取暴利。因此,这些不法手段也相应地带来了某些官员个人的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并且不予申报,其性质与贪污并无区别,均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3)失职类行政伦理失范。失职主要体现在行政官员读职、走官僚主义作风等方面。如在对内对外的经济活动及社会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瞎指挥”、“一言堂”、甚至是浑浑噩噩,不但没有做好份内的工作,还造成严重的错误,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损,严重者则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从相关的案例中,可看到领导者失职或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或造成轮船碰沉、楼房倒塌、特大火灾、煤矿事故等,这些血的教训不但没有使相关领导者进行充分的反思,还在事后不管不顾,轻描淡写,不了了之,这种轻浮的领导作风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让百姓不放心。另外,官僚主义的泛滥,也会使行政伦理走向失范的深渊,表现在行政官员办事拖拉、推诱扯皮、弄虚作假上,这些做法长远看来真是害人害己,毫无益处。

(4)组织人事类行政伦理失范。这主要是指由干部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带来的领导官员任人唯亲,搭帮结派,致使选拔任用行政官员失去了民主的味道,选拔过程存在弄虚作假的成分。我国人事权是掌握在少数的官员手中的,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生杀大权”,因此这种体制上的弊端直接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难以实现,于是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公款公贿等等现象络绎不绝,纷纷涌现而出,最后演变成用人上的腐败,使得官场变成市场,促使行政伦理每况愈下,失范现象愈演愈烈。

(5)违反社会公德类行政伦理失范。在我国,行政官员的利己思想更多地表现在不负责任地消费公共资产,借工作需要之名,配备豪华轿车、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等大肆挥霍公款行为上,这些做法逆行倒施、有违常理,为了满足个人的一己私欲而放之手中神圣的职责于不顾,摇身从公仆变主人,实在是让对之寄予厚望的群众感慨烯嘘不止,失望甚极。近日有报道称,汶川地震后的家乡重建中,某县办公楼前已然成为了豪车的展览台,各种豪车一字排开,让周围群众大开眼界,然而展览是假,车是真,并且都是当地基层领导的座驾。这不禁让人疑惑,小小的县城官员在百废待兴的重要时刻,从哪里得来如此巨款置购私家车?通过暗访调查才得知,基层行政官员是利用全国各地人民的救灾公款进行消费买车的,这样恶劣的行径实在是令人不齿,不单说行政职责上的疏忽,就道义而言,他们的道德良心何在?上瞒国家下欺骗百姓,为所欲为,国家的制度规范又何在?因此,我们不能把期望寄托在这样的“主人”身上,需要对这类失范现象严惩不贷,以正化社会风气。以上五类行政伦理失范只是当前社会中的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现象而并非全部,但是无论其形态如何,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行政权力主体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把应尽的道德义务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进行利己的非公共的活动,最终导致行政腐败。

三、 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在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公共行政领域中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存在,是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行政伦理失范现象虽然是局部的现象,但行政伦理失范涉及行政主体及行政权利行使,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对行政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分析,为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提供对策。

(一) 内在原因

1、行政人员面临的冲突困境

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行政人员在一天中要承担一系列不同的角色,如行政人员、子女、父母、配偶等等,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要承担的特定的义务。概括来说行政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一重身份是公职系统中的行政主体,另一重身份是公职系统之外的普通个体。以詹姆斯·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认为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现象都是经济人活动的结果,而驱动经济人努力的动机则是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所谓人类利己主义的本性。追求利益和满足需要是促使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最主要、最直接、最客观,并具有决定性的内在力。公务员作为普通的个体,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也有自己的内在利益需求。而作为履行国家公职的行政主体,即韦伯在官僚组织模式中设定的“公共人”,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公务员的公共角色的定位。为了保证公务员能够公正地行使公共权力,为公众谋取公共利益,必须要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能够“大公无私’,不掺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于是,当个人的内在利益需求与客观公正地履行公务相冲突或矛盾时,个人的内在利益需求便成为公务员履行公务时的障碍性因素。我国学者张康之指出“作为社会的公民角色的公务员,得到行使公共权力的前提恰恰是个人对其权利的转让,即让个人权利服从公共权利的要求”。而在面临角色冲突时,行政人员一旦采取违背其行政职责的行为优先发展个人权利,就难以保证其公共权利使用的公共性。这时,行政伦理失范行为便产生了,尤其是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缺乏严格的行政伦理规范及有效的监督,行政人员很容易利用公共权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

另外,在行政实践中,行政人员既要对其上级和自己所在的组织负责,也要对社会公众的利益负责。对社会公众利益的这种根本性的责任义务,有时需要行政人员违背其所在组织的要求,违背其对组织的效忠。但在公共组织这个团队中,行政人员只有保证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保证自己是团队的合作者,才能确保自己在这个组织中的存在与发展。同样,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整个公共组织持续的稳定与运转。因此,在公共组织运转的过程中,如果组织成员违背了对其所在组织的效忠,比如检举组织其他成员或上级的不负责任的行政行为,那就会被视为是组织中的“异类”,被视为对组织的威胁,甚至会因此而付出代价。随着行政人员职位的提升,其对更高一级领导的服从会通过官僚制社会化过程加以内化和强化。对合法的制度性权威的服从开始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公共服务道德而存在的,经过很长时间才被提升到重要职位的行政人员在面对其上级权威部门的非法的、不适当的行为或者是上级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时,往往会有各方面的顾虑。在经过权衡利弊后,多数是不会对上级的这些行为提出异议的。这样,行政人员就变得过于服从其最直接的委托人—公共组织,而失去了对最重要的委托人—社会公众的义务与责任感。此时,因忠诚冲突而代来的行政伦理失范行为便会产生。

2、行政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

在行政实践过程中,行政主体需要解决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必然需要完善的行政制度及行政伦理规范。然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行政制度及各种伦理规范本身并不是很完善。在不完善的行政制度下,行政主体完全是凭着自己内在的道德和信念履行职责和义务。“当然民众的监督对于政府官员职责的履行只是一种他律,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要使政府官员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还需把社会的要求、公共的制约内化成个人的自觉意识。也就是要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矛盾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自觉地以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服从整体的公共利益。”然而在实际中,由于行政人员认识水平、能力、素质,尤其是道德修为的原因,他们对行政人员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的领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一部分行政人员欠缺对于公共行政的道德认知,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中,一些行政人员作为公职人员,毫无公仆观念,没有很高的公共行政道德信仰,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自己升官发财,行政人员在道德修为上的缺失,导致了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上的薄弱。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59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