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延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22:12

  本文选题:延边地区 + 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 ; 参考:《延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众所共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不但身体发育逐步成熟,而且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延边朝鲜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教育,为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民族认同教育的环境氛围,创造更多的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的机会,提供更多的了解和接触民族艺术的机会,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学习朝鲜族的历史知识、延边当地的乡土历史,在日常生活中口传身授地让他们掌握朝鲜族的基本礼仪,有利于将外在的种种知识转化为自我内在的重要知识储备,内化为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在自我的精神世界、思维意识活动中深深地印上民族的烙印,主动、自觉地获取应有的民族身份认同。一般而言,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据此推论,朝鲜族青少年也必然是朝鲜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接任者和后来人。朝鲜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加强朝鲜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教育为其做好必要的铺垫与准备。加强延边地区朝鲜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教育,有助于他们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文化交流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升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认识水平和境界,这势必有利于延边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和谐相处,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安宁、稳定的民族氛围,进一步巩固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章,简明扼要地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和本论题的新意、研究方法。第二章,概括性地阐述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的内涵及内容,加强延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主要概述延边地区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的现状,同时,找出延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第四章,针对延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地提出解决的途径与措施。第五章主要表述这一选题的研究结论。
[Abstract]:It is well known that adolescence is the golden age of on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 not only the body matures graduall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establishing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Strengthening ethnic identity education for Korean youth in Yanbian, creating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ethnic identity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families, and creat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and using the national language. To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to understand and contact the national art, to help them learn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of the Korean nationality to the maximum extent,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local history of Yanbian, and to teach them the basic etiquette of the Korean nationality in their daily life. It is conducive to transforming all kinds of external knowledge into important knowledge reserves within oneself, internalizing it as a part of personal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deeply imprinting the national brand and initiative i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oneself and in the activities of thinking consciousness. Consciously acquire due national identity. Generally speaking, young people are the future pillars of the nation and country, and the successor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refore, Korean teenagers must be the successo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Korean national cultu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Korean national culture need to lay the groundwork and prepare for Korean youth by strengthening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identity of Korean youth in Yanbian area will help them to correctly view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exchang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alm of different ethnic cultural exchanges. This is bound to be conducive to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h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Yanbian, to create a peaceful and stable national atmosphe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national unity in the border area.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the research trends, the new ideas of this topic,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onnotation and content of youth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are expounded,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ity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is strengthened. 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ethnic identity education of Korean youth in Yanbian area,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of ethnic identity education of Korean youth in Yanbian. Chapter fou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thnic identity education of Korean youth in Yanbian,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m one by one.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topic.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莹瑞;徐海波;阳毅;;民族认同在民族间态度中的积极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2 唐胡浩;;论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整合[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佳;杨明东;;浅论宗教信仰对民族认同形成过程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4 罗平;张雁军;;民族认同的心理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6 吴青海;;试析新疆加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意义[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06期

7 柏贵喜;;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浅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8 苏昊;;民族意识、民族认同的界定和研究述评[J];中外企业家;2012年08期

9 王彦;李凤艳;;俄白关系中的民族认同因素分析:白俄罗斯视角[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05期

10 陈茂荣;;“民族认同”的源与流及其认同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佐斌;秦向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对亲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敏;樊洁;;大学生民族认同结构性分离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5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6 赵旭东;;龙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以华北一村落庙会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常永才;呼和塔拉;;族内文化差异与民族认同:新疆蒙族个案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李春;张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马海林;罗桑平措;张雁军;;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藏汉双语量表的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希恩;说民族认同[N];学习时报;2002年

2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卢瑶邋陈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张庆林;心理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认同史小议[N];北京日报;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陈连开先生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复兴传统节日 强化民族认同[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7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蒙言;将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曹大明;重塑“畲人”:赣南畲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陈茂华;谁是美国人[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茂荣;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陈静;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历史演变[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钱春莲;中国新影像: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龙;当代阿拉伯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都日晨;民族认同与爱国立义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嘎日格;现行初中蒙语文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金铭;基于民族内隐理论的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戴耀威;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江南;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实证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邸亮;回汉通婚家庭子女的民族认同[D];浙江大学;2015年

8 路哲明;塔城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与民族认同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9 陈志静;族的界限与认同:以S市蒙古族群体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10 伊日乖;迁居他乡土族人文化与民族认同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7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07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