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生态化:民族地区生态文明融入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5-21 02:27

  本文选题:民族地区 + 政治文明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问题凸显区。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有助于实现生态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稳步推进,必须以政治文明的生态化发展为制度保障。政治文明的生态化发展主要围绕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等三个方面展开,核心是党的领导方式生态化,主体是法治体系生态化,基础是民主建设生态化。党的领导方式的生态化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方式,生成政治意识文明。法治体系生态化目标是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综合性的生态立法、协同性的生态执法和强效的生态司法。民主建设生态化的中心是公众生态参与。
[Abstract]:The ethnic area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area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in China, it is also a prominent area of ecological problem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helps to realize the ability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ystem. The steady advance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Ethnic Areas must be guaranteed by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people's democracy in three aspects. The core is that the party's leadership is ecologicalization, the main body is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rule of law, the foundation is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is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The ecological goal of the rule of law system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civilization, mainly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legislation, synergistic ecological law enforcement and strong ecological justice. The center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is the public ecological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11ZD012)
【分类号】:D633;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丁;整合与创新──读《生态文明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3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4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8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10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3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4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刘纯银;生态文明促进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刘伟;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N];中国审计报;2007年

8 本刊记者 谢群;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文和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七星区委副书记 郑钧洪;以城乡清洁工程为载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N];桂林日报;2007年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祚来;生态文明不只是保护自然生态[N];广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姚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侯晓丽;河北省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17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17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