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寻租”风险研究
本文选题:农村电子政务 + 市场化建设 ; 参考:《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的“寻租”风险,以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寻租理论以及风险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尝试从新的研究视角,剖析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的“寻租”风险产生的背景、“寻租”风险源的形成、可能导致的后果、成因,及风险防范,为警示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的“寻租”风险的防范提供依据。首先,阐述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外包过程中“寻租”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寻租”风险源的形成。研究论述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寻租”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寻租”风险的成因,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的“寻租”风险可能导致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资源配置的扭曲、引发高昂的垄断和管制成本、损害政府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且阻碍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并且“寻租”风险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声誉和公信力、破坏社会风气,降低公共生活的道德标准、破坏社会的规范体系,引发其他层面上寻租行为并且直接危害广大农村农民的根本利益,破坏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深层次分析政府中负责农村电子政务的涉农主管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利益驱动是“寻租”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制度的缺陷是产生“寻租”风险的客观条件,权力腐蚀性是“寻租”风险产生的内在动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产生“寻租”风险的诱导因素。再次,通过对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可能产生“寻租”风险的两方及三方博弈进行分析验证。最后,提出防范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过程中“寻租”风险的措施,包括:从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素养下手,提高涉农政府主管部门自身的职业修养;提高政府公务员待遇,增强涉农政府主管部门公职人员对腐败的抵制能力;降低涉农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主动设租、寻租的意愿;建立健全政府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堵塞“寻租”风险产生的漏洞;构建腐败风险防控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经济处罚力度。研究有效防范“寻租”风险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有效的防范农村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中“寻租”风险的产生。
[Abstract]: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in the market-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with public choice theory, principal-agent theory, game theory, rent-seeking theory and risk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nalysis tool.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rent-seeking" risk, the formation of "rent-seeking" risk source,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causes, and risk prev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oriented rural e-governmen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o warn rural e-government market construction in the "rent-seeking" risk preventi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irstly, the background of "rent-seeking" risk in the process of outsour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project in rural e-government market construction is expounded, and the formation of "rent-seeking" risk sou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marketization is analy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rent-seeking" risk in the market-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and the causes of the "rent-seeking" risk in the market-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iza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may lead to the distor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oriented rural e-government, and lead to high monopoly and control costs. It damages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of the government operation and impedes the advancement of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rural e-government, and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damages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reduces the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destroys the social atmosphere, and lowers the moral standards of public life. It destroys the standard system of the society, causes the rent-seeking behavior on other levels and directly endanger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majority of rural farmers, and destroy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society. Secondly, it is deeply analyz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rural e-government and their public officials, as rational economic people,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The defects of the market-oriented construction system of rural e-government are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to produce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and the causticity of power is the intrinsic motive of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formed in the outsourcing process of e-government projects is the inducing factor of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Thirdly, the paper analyzes and verifies the two parties and three-party game that may produce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lectronic government.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including: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literacy of public official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oncerned with agriculture, an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public officials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agriculture to resist corruption; to reduce the willingnes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agriculture and their public officials to set up rent and seek rent voluntarily; an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government. To plug the loopholes of rent-seeking risk, to construct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corrupti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punishment of violato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risk of rent-seek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market.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D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推行规划电子政务 提高规划行政水平[J];创造;2003年05期
2 未名;电子政务 避免陷入低效陷阱[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6期
3 劲松;《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摘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6期
4 孔均仁;用整体性观点建设电子政务——访电子政务试点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王延章教授[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6期
5 赵红梅,王明波;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陶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四大矛盾[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5期
7 贺国庆;电子政务与标准化[J];大众标准化;2003年10期
8 钟加勇;刘鹤:电子政务之视角[J];中国电子商务;2003年01期
9 周宏仁;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电子政务[J];中国电子商务;2003年03期
10 胡小明;电子政务,应“准”字当头[J];中国电子商务;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丰俊韬;;海事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汤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电子政务问题初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锐昕;杨国栋;;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策略选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孟令全;常艳;;我国医药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5 乌云高娃;;内蒙古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晓牧;袁钦;;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论电子政务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世英;;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杨勇;;略议广西电子政务之现状和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盖玲;;发展电子政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万小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凤春;四种思维改变一把手电子政务观[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于 岫;2005:电子政务的规模应用年[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3 冬文;2005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专注服务和应用[N];湖北日报;2005年
4 霍峰;浅谈电子政务的标准及发展趋势[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5 张立栋;中小企业抢食电子政务蛋糕[N];检察日报;2003年
6 记者 胡迎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本报记者 吴晓伟;严绍业:构建电子政务规模化营销体系[N];计算机世界;2005年
8 本报记者 徐杰;为电子政务勾画未来[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9 方家平;掘金电子政务正当时[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张立栋;中小企业抢食 电子政务蛋糕[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协平;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最终服务需求识别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侯康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政治学透视[D];苏州大学;2005年
3 刘春年;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蒋骁;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电子政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徐德明;澳门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与系统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邓崧;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径;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流程再造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白淑英;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及其动态演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顺;长沙市电子政务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唐莹;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与实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梅亮洁;电子政务的成本控制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佘s,
本文编号:1935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3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