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兰州市儿童福利供给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20:26

  本文选题:儿童福利 + 福利供给 ; 参考:《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福利多元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是为解决福利国家的危机而探索的一种替代性方案,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范式和政策分析依据,它主张福利的多方供给,倡导社会共同责任本位。其中的四分法是伊瓦斯对福利三角的研究范式给予修正后所采用的新的分析方式,是对福利来源的进一步细化。认为社会福利的来源有四个:市场、国家、社区和民间组织。其重要意义在于为社会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同样也为儿童福利的多元化供给提供了依据,在我国,儿童福利的供给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家庭或者政府为核心的单一供给模式:福利供给主体并没有实现多元化、儿童福利供给的对象不够全面、儿童福利供给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儿童福利供给方式比较单一且儿童福利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相关福利供给主体的参与并提高儿童福利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依据福利多元主义的四维分析框架,结合兰州市的儿童福利供给现状,通过比较和分析各个儿童福利供给主体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模式,试图探索更有效的儿童福利供给方式和内容,使不同的儿童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在研究过程中使兰州市儿童福利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清晰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儿童福利的认识不足、儿童福利相关法律法规尚未确立、儿童福利供给主体参与不足,社会支持网络并未形成和儿童服务对象的覆盖率较低且服务内容单一发现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加以完善,本研究所提出的对策为:建立健全我国的儿童福利法制体系、建立多元均衡的儿童福利供给机制和发展儿童福利支援事业,丰富儿童福利的服务项目。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一种多元均衡的供给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Abstract]:Welfare pluralism emerge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as an alternative scheme to solve the crisis of the welfare state, and th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new theoretical paradigm and policy analysis basis, it advocated the multi-supply of welfare. Advocate the social common responsibility standard. The quadrilateral method is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which is used by Ivas to modify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the welfare triangle, and it is a further refinement of the welfare source. There are four sources of social welfare: market, state, 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providing another new perspective and idea for social policy research and system design. It als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iversified supply of children's welfare. In our country, the supply of children's welfare is mainly a single supply mode with family or government as the core for a long time: the main body of welfare supply has not realized diversification. The object of child welfare supply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the content of child welfare supply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children well, the mode of child welfare supply is single and the specialization of child welfare service is low; Therefore, we need more relevant welfare providers to particip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hild welfare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four 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welfare pluralism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 welfare supply in Lanzhou, this study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models of each child welfare provid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ways and contents of child welfare supply so that different groups of children can enjoy their due benefit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e problems in the supply of children's welfare in Lanzhou are clearly revealed, which are mainly shown as follow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welfare, unestablished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children's welfar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child welfare providers.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has not formed and the coverage rate of the children service object is low, and the service content is single to find the unreasonable part and perfect it. The countermeasures put forward by this research are: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children's welfare in our country. Establish a pluralistic and balanced child welfare supply mechanism and develop child welfare support to enrich child welfare services. In this way,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a multi-balanced supply model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child welfare security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1;D66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昌珍;;从西方儿童福利范式的演变看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的转型[J];学术论坛;2006年12期

2 杨超;郭林;;关于完善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若干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2期

3 ;加强儿童福利设施建设 拓展儿童福利服务功能——第三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征文启事[J];社会福利;2007年02期

4 ;加强儿童福利设施建设 拓展儿童福利服务功能——第三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征文启事[J];社会福利;2007年03期

5 刘继同;郭岩;;整合儿童健康与儿童福利:重构中国现代儿童福利政策框架[J];学习与实践;2007年02期

6 李剑华;王金安;;儿童福利设施的延展功能[J];社会福利;2007年07期

7 甘薇薇;;以“明天计划”、“蓝天计划”为契机 推动儿童福利全面发展[J];社会福利;2007年10期

8 李剑华;;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功能能取向[J];社会福利;2007年10期

9 王振耀;;建立与中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福利制度[J];社会福利;2008年11期

10 刘继同;;当代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下篇)[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陆士桢;黄妙红;;中国儿童社会保障构建的基本思路[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灿;河南首次向全省孤儿发放“儿童福利证”[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郑莉;儿童福利:呼唤政府主导角色回归[N];工人日报;2010年

3 成海军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加强法治建设 迎接儿童福利事业的又一个春天[N];中国社会报;2010年

4 尚晓援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慈善组织保护儿童福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颜维琦;儿童福利应走向制度化[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蔡双喜;应尽快着手建设儿童福利行政体系[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成静;我国儿童福利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兵临;补上“儿童福利”这一课[N];检察日报;2013年

9 见习记者 杨福戬;学者再次呼吁出台《儿童福利条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张若谷 杨红川;儿童福利项目探索民政新路[N];云南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先;中国儿童福利行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琳;儿童福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吴雪;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敏;儿童福利领域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阿特日其木格;中蒙儿童福利制度比较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6 刘凡同;瑞典儿童福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刘倩;关于儿童福利政策的碎片化现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梁小妍;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机制设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铁军;儿童福利立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璐;孤残儿童福利政策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52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52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