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条件下的信访相变与治理
本文选题:网络社会 + 网络信访 ; 参考:《新视野》2017年01期
【摘要】:网络社会的崛起正猛烈地改变着一切。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网络信访日渐成为信访工作关注重点。在网络社会中,信访信息呈现出流动的延展性和不确定性,信访治理所面对的最大难点在于信访信息产生的相变性。信访信息传播所产生的"舆论压强"与"网络关注度"使得信访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随时可能产生"相变",使信访信息的形态逐渐从"固相"转变为"气相",在互联网平台上形成集聚效应,难以控制,继而对真实社会空间中的信访工作或是社会秩序产生直接冲击。网络社会信访治理的突破口就在于转变原有治理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并借助网络舆论形成认同的力量,达到社会秩序的平衡稳定。
[Abstract]: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is changing everything violentl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form, network letters and visit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of letters and visits presents the extensibility and uncertainty of flow. The biggest difficulty in the governance of letters and visits lies in the vari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of letters and visits. The "pressure of public opinion" and "degree of network concern" caused by the communication of letter and visit information make any "node" in the cyberspace possibly produce "phase change" at any time, and the form of petition information gradually changes from "solid phase" to "solid phase". Change to "gas phase", form agglomeration effect on Internet platform,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etition work or social order in the real social space.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governance of letters and visits in the network society l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mode of governanc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with the help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al orde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
【基金】:北京高校“青年英才”项目“我国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研究”(YETP0401)
【分类号】:D63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钟宁;中国“入世”后涉外信访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10期
2 赵焱森;信访举报量的变化与思考[J];中国监察;2000年04期
3 刘占凯,赵同胤;做好高校信访预测预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办公室业务;2000年04期
4 龚武生;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构建“大信访”格局[J];学习导报;2001年04期
5 陈倩;信访督查及其方法[J];办公室业务;2001年06期
6 张正贤;树立牢固的信访监督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8期
7 赵若鸿;高标准做好信访举报工作[J];中国监察;2002年02期
8 范伟,王雪梅;浅谈纪检监察信访监督[J];中国监察;2002年20期
9 邓水松;把信访工作的重点放到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来[J];办公室业务;2002年04期
10 陈爱民;信访老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涉诉信访的现状、困境与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揭发类信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钟泉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垦区建设[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5 胡子祥;邹志辉;周净;;信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7 束锦;;民意诉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信访”视角的探讨[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反腐倡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阎耀军;宋协娜;张美莲;;信访问题预警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小兵;;完善机制固根基 畅通渠道解疑难——从奉新信访实践浅议如何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明浩;石家庄建信访绿色通道 信访邮件免费邮寄[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韩玉玲;“信访超市”当推广[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马献伦邋通讯员 王雪峰 肖雁;郧西城关镇组建“信访之家”[N];湖北日报;2007年
4 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朱中国;认真贯彻《信访条例》 依法做好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盘锦[N];盘锦日报;2007年
5 张慧宁邋通讯员 严万全;青海集中处理涉诉信访[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戴成富;解决信访应从基层所队抓起[N];人民公安报;2007年
7 王明浩;石家庄建立“信访绿色通道”[N];人民日报;2007年
8 宋协娜;加强信访预警 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娴邋实习生 董姣;我市建立“信访绿色通道”[N];石家庄日报;2007年
10 陈勤邋在林 邹建丰;灌南信访大篷车 三夏田头解民忧[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卫东;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雪;乡村信访过程中的国家基础权力重构[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毅;信访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陈辉辉;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与出路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妍;涉诉群体性信访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冬春;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苏涛;涉诉信访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翠花;我国涉诉信访的困境与化解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钱培华;我国“一站式”信访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肖璐;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吴英;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黄千朔;地方房屋拆迁中的信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5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8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