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当代中国决策问责的内在逻辑及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8-06-10 13:59

  本文选题:决策问责 + 责任主体 ; 参考:《政治学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以决策问责为核心的责任政府是关键。然而,当前中国以责任政府建设为目标的问责实践却呈现出“重执行、轻决策”的特征,对决策失误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造成了决策失误多发与决策问责缺乏并存的现象。从主体与责任的视角观察,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责任主体的多元性形成了主体间的内在张力,导致责任追究中的“多只手难题”;二是决策责任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各责任类型的不同适用情形,导致责任追究中的“多责任混乱”。对此,应当以明晰公共决策的责任主体和明确公共决策的责任类型为着力点,在厘清集体决策责任与个人决策责任界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实现决策问责制度的优化重构。
[Abstract]: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to establish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with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as the core is the ke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practice of accountability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responsible government in China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execution, neglecting decision-making" and lacking effective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mistakes, which results in the coexistence of frequent decision-making errors and lack of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bject and responsibility, there are two basic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first, the pluralism of the subject of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forms the internal tens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which leads to the "multi-hand problem"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Second, the diversity of the types of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forms the different applicable situations of each responsibility type, which leads to the confusion of multi-responsibilit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focus on 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y subject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and the type of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system of lifelong investigation of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a mechanism of responsibility inversion, the optim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system can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
【分类号】:D6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丽娟;唐立山;;对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思考[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2 于春贤;;建设责任政府的路径选择[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3 闫越;朱艳丽;;吉林省责任政府建设研究[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4 马海龙;;试论责任政府的建设[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5 周敏凯;;试析责任政府的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肖锋;;我国责任政府建设机制的对策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韩兆柱;司林波;;论责任政府的中国化与中国特色[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8 丁生忠;;责任政府建构: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宁夏经验的反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军鹏;从公共事件看责任政府建设[N];学习时报;2008年

2 李广智 执笔;澳大利亚行政问责:以建设责任政府为目标[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记者 倪琴 实习生 佟瑶 叶娅琴;中国社科院派员到我州调研政务公开和责任政府建设[N];红河日报;2011年

4 汉川市人民政府市长 翁晔;加强政府投资监管 推进责任政府建设[N];中国审计报;2013年

5 练洪洋;严厉问责方能培养责任政府[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广西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许凌志;推进责任政府建设的有力保证[N];广西日报;2009年

7 刘键;政府部门失职道歉制度出台[N];深圳特区报;2007年

8 张晓晶 涂洪长;让问责制为责任政府助力[N];宜春日报;2012年

9 本报评论员;深化制度设计 提高长效性[N];自贡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蔓;把安全生产和责任政府建设结合起来[N];天水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晨晨;新时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2 申克;责任政府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璐;当代中国责任政府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韩娜;我国责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杨军红;新时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行宇;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章莉;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制度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真;我国责任政府建设对策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东;安徽省X镇责任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鲁雅琴;人权视角下的责任政府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3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03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