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新疆 + 维吾尔族 ; 参考:《新疆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民族分裂问题在全球各地不时显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之而起的国家认同问题也随之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国家认同关乎现代民族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内的各民族尤其是各少数民族对其所属国家拥有较高程度的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维吾尔族作为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群体,其国家认同状况不仅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而且攸关国家边防的巩固与安全,在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已然成为我们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首先,对历史上新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认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新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状况与特点。其次,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新疆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正是通过这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双向度的视角提高对新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整体把控度。其中,在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时,重点关注"三股势力"及其活动对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影响,厘清其运作机制和发展的历史线索,揭示其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民族大益"的险恶用心。在探究新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时,分别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认可度、公共事务参与度、文化教育及国际环境等视角来分析其对于新疆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文化整合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等"软硬兼施"的对策建议,以增强新疆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感。总体来看,当前新疆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状况整体积极向好,但同时部分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感由于多种因素而呈现出较弱的特点。也许只有通过有效的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文化整合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活动这种"内外兼具"、"软硬兼施"的治理方式与视角,才能较好地建设好维吾尔族国家认同这项复杂工程。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the third wave of nationalis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roblem of ethnic division appears from time to time all over the world. As a result, the issue of national identity has also become a hot spot in academic research. Because the national identity is related to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e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nationalities in the multi-ethnic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ethnic minorities, to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As the most populous ethnic group in Xinjiang, the status of Uygur's national ident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of Xinjiang,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consolidation and security of the state border defense. Has become our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 major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Xinjiang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not only has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status of Xinjiang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in histo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Xinjiang Uygur nationality's national identity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t is from this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 that the overall control of Xinjiang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is improved. Among them, whe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us of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in Xinjiang, it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orces" and their activities on the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and clarifies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historical clues of its development. It reveals its sinister intention of neglecting the great interests of the nation for the sake of "self-intere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Xinjiang Uygur nation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system recognitio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cultural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Xinjiang Uygur people through more active and effective economic integration, political integr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n the whole, the status of national identity of Uygur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s positive and positive, but some Uygur nationality's national identity is weak because of many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Perhaps only through effective economic integration, political integr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building activities, such a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both hard and soft" governance and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build a good Uygur state to identify with this complex proje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2 朱秀红;张斌;;试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对边疆稳定的意义——以新疆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22期
3 寇新华;王帆;帕尔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4 张建军;李乐;;论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J];前沿;2013年07期
5 刘洁;;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读《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J];中国投资;2013年06期
6 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7 涂敏霞;王建佶;萧婉玲;谢美玲;;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4年02期
8 李强;;通过社会建设推进国家认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5期
9 吉红立;;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理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10 ;21世纪好书榜[J];书城;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颖;文化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杨洪新;电视与国家认同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邢彦辉;电视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李昌;景真村的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孙凯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6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7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宁飞;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梅永杰;公民身份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关晓琼;国家认同视域下边境教育安全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孔锦秀;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互动中的边疆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关f ;一个彝族土司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汶一凡;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黄康;香港媒体的“国家认同”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陈育欣;宗教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6年
10 田发允;甘肃省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3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0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