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05 12:51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论文发表 >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 2012-02-28 发布:  

  2011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1年第1期

  [摘 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正处在一个制度化、机制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从总体情况看,它是适合国情、是有效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缺陷,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的路径和对策,从而为构建我国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行政监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116-02
  
  1 引 言
  
  行政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监督。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行政活动依法进行的有力保证。因此,强化行政监督效能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国情的行政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改革,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在形式上是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在实践中保障了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及我国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预防和纠正了行政工作中的失误。但是,在其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 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到现在,从总体上说,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是较全面、有效的。但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发展较晚,并且整个监督体系庞杂,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行政管理中的政令不畅、寻租腐败等现象正是表明了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行政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地位与必要的独立性
  “任何权力制约机制的有效运行都毫无例外地取决于其地位的独立,独立性是行政监督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但是,我国行政监督主体的地位却不独立,导致缺乏监督力度。在我国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中,设置在政府内部的行政监察机关,受同级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在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下,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内部监督机构往往难以从全社会和宏观上实现监督,从而使监督陷于一种两难境地,严重制约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另外,在行政机关外部监督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理应是最有权威的监督。但目前人大监督是法律地位高而实际地位低,人大也未能真正独立行使监督权力,突出表现在“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得力,监督效果不理想”。
  2.2 行政监督形式与内容单一化,缺乏有效的全程监督
  对于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只有三者全方位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事后监督,经常是问题已经发生,并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失,才开始进行查处,这就忽略了事前监督的预防功能和事中监督的调控功能,使监督工作陷入消极被动的局面。另外,在监督内容方面,我国的行政监督比较注重违规行为,而忽视对非最优行为的制约。因此,容易造成腐败和权力的滥用,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2.3 监督主体过多,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整合力
  我国全方位立体的行政监督体制,要求监督主体多、渠道多,目的是避免权力的“绝对化”。但是,由于没有对各种监督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这些相互独立的监督机构,因为职能不明确,造成了职责权限不清,职能交叉重复,缺乏沟通和协调,推诿、扯皮,最终导致重复监督或监督工作无法开展。这必然损害了行政监督的权威和效率,削弱了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
  2.4 行政监督法律法规不完善,致使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它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就会导致监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国行政监督立法不够完善,监督法律制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缺少重要的监督法律、完善的监督法律体系和必需的监督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行政监督的法规、法律和政策,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但是并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第二,在现有的法律中有关监督的规范不完善,缺乏明确的监督范围和监督程序。第三,对相关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法律比较少,部分领域甚至是空白。第四,一些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这就造成一些秉公办事监督人员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而遭受伤害。
  2.5 行政监督缺乏开放性和透明度
  在我国,由于行政活动的公开化程度不高,如“暗箱行政”、“报喜不报忧”等现象,造成了政务公开的缺失,而政务公开和透明正是行政监督的前提,由此就导致了监督信息的不平等、渠道的不顺畅,从而造成行政监督难以发挥实效。
  2.6 行政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行政监督人员是行政监督工作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因此,他们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监督的质量。在我国,部分监督人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一些行政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其次,思想素质不到位,表现为不坚持原则、贪污腐败、监督不当或放弃监督。这些问题阻碍了行政监督的有效开展。
  
  3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举措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我国行政监督加以改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提高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有效的行政监督必须要求监督机构相对于被监督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受监督对象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具体做法为,建立并实行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外部监督体系。因为我国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实行的双重领导制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具有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弊病,易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从而使监督不能发挥真正作用。所以,必须要提升行政监督部门的地位,将其从行政机关中独立出来,保证它的权威性,从而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行政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3.2 构建全程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要做到“未雨绸缪”,要重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改变之前“亡羊补牢”的做法,这是行政监督的根本任务所在。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结合,既做好预防工作,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且要严惩违法乱纪行为,最终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
  3.3 加强各监督主体的整体协调,增强行政监督的整合力
  我国的监督机构的现状是机构分散、权责不明,缺乏沟通和协调,因此,必须要明确划分各个机构的职责。具体做法包括:首先,通过立法出台有关协作方面的制度,有力地保障监督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其次,建立专门性的协调机构,指导、协调各个监督机构的具体工作间的相互配合。再次,建立严谨的监督网络,利用高科技互通信息,联合工作,增强我国行政监督的整合性。
  3.4 健全行政监督法律体系,实现行政监督的法制化
  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既是对行政监督权力及其行使的规范,也是这种权力及行使的保障。所以,加强行政监督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行政监督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行政监督的职责、地位以及工作程序等,才能使行政监督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促进勤政廉洁政府的建设。

  3.5 提高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政务公开是指在国家政务活动中,凡是涉及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只要不属于国家机密,都应向社会和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首先,要做到政务公开,这样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公开和透明,提高行政监督的效率。其次,重视外界媒体的监督,无论是监督主体还是监督对象,都要自觉接受来自于外部监督。对内而言,要通过有效的信息网络,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宣传报道行政决策,接受来自民众的监督。对外而言,要坚决曝光违法乱纪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政的公开和透明。
  3.6 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素质,是提高行政监督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全面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工作业务能力以及道德思想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严惩违法乱纪行为,从而提升行政监督整体功能。
  
  4 结 论
  
  总之,行政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职能实现的保证,它的目的是使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防止权力的滥用,从而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仍然是行政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必须要从完善体制、加强立法、提高人员素质、重视配合协调这几个方面入手,使行政监督科学、法制的有效开展,真正达到行政监督的目的,从而推进行政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奇星,等.行政监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沈亚平.关于行政监督的理论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1998(2):107-112.
  [4]杨建淮.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路径选择[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2):49-54.
  [5]管博佳.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体制问题及改革路径选择[J].大众商务,2009(3):170.
  [6]曾维涛.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75-78.
  [7]高惠珠,叶金松.刍议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J].邢台学院学报,2008,23(2):11-13.
  [8]周育中.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不足与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00(11):32-35.
  [9]谭世贵.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改革与重构[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10-16.
  [10]陈奇星.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26-29.
  [11]刘媛.对西方国家行政监督体制的思考[J].理论界,2004(4):283-284.
  [12]丁宁.简论我国行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3):5-6.
  [13]王晶冉.构建全程行政监督体系[J].前沿,2007(4):144-146.
  [14]李东明.加强和改进行政监督的新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5):24-27.
  [15]冯志军.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9-11.
  [16]王宏伟.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J].生产力研究,2006(10):139-141.
  [17]封桢.论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3):31-32.
  [18]战晓华.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7):16-17.
  [19]吴伟.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及其完善[J].行政论坛,2005(1):61-64.
  [20]贺佳.论我国现行行政监督的机制创新[J].学术交流,2006(2):43-45.
  
  [作者简介]白雪(1986―),女,,陕西西安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5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