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腹边互动”视野下秦汉时期边疆农业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22:48

  本文选题:秦汉时期 + 腹边互动 ; 参考:《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集权国家的形成时期,在各民族融合过程中,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如何治理新开拓的边缘地区(边疆),成为王朝的要务。秦汉王朝一统伊始,根据同根同祖的文化本源,建立德治四夷的边疆治理之策,将中原与边疆视同为一体,是为"腹边互动","腹"是指文化、制度、生产力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边"是指新融入的文化、制度、生产力等相对落后于中原的边缘地带,中原之"腹"与边缘之"边"主要互动方式是设置郡县、移民、屯垦,通过诸种方式输出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维持了边疆的稳定。马大正研究员指出边疆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含义,其中经济含义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边疆地区在经济区域类型和发展水平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别。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性的存在,需要对边疆地区采取特别的扶持手段,帮助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而在传统农耕社会里,农业是主要的经济类型。表面而言,"腹边互动"是以中原的输出为主,但是其深层次所蕴含的却是民族的互动。因为中原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力,在输出到边疆后,必定会面临边疆民众的选择,也就是边疆民众对中原制度、文化的理解、认同、接受、采纳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无法用行政的命令完成的,此之谓"腹边互动"。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安居方能乐业,中原(腹)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输入至新拓展的边缘地区(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生产的发展,满足了边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郡治的实施,使得"腹边"政令一统,同时郡治所在也成为梯度发展理论中的中心点;移民与屯垦,使得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相处,不同民族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增进了解,对彼此的习俗、技能产生认同,进而互相学习,这又为互婚提供了基础。因此,分析秦汉时期边疆的农北开发政策,研究开发的成果与绩效,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秦汉的边疆农业开发的政策,其中有些政策成为后世的s旮,

本文编号:2075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75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