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理”与“礼”: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
本文选题:“礼”与“理” + 文化认同 ; 参考:《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理"与"礼"对龙竹棚母寨与子寨的拉祜西而言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贯穿于日常生活图景的方方面面,是促使村寨聚落和谐有序运作的文化内驱力,成为分布在中缅两国拉祜西支系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关键因素。龙竹棚母寨及子寨的拉祜西将头人制度、宗教信仰、历史记忆、祖先认同、伦理规约进行整合,创造出一套体现拉祜西传统文化的"理"与"礼",并将与之相关的信仰准则、节日仪式和符号表达交织在一起,利用村寨佛堂和家神祭祀的形式,建立起超出行政村范围的寨际互动关系,并以此作为中缅两国10个寨子拉祜西历史文化记忆以及族群血缘认同的标志。
[Abstract]:The "Li" and "rite" are a powerful and intangible force for the mother village of the dragon and bamboo sheds and the village of the Zi village. It is an invisible force, which runs through every aspect of the daily life. It is a cultural drive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village settlement, and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La Hu West Branch of China and Myanmar. LHU West integrates the system of head man, religious belief, historical memory, ancestral identity and ethical regulation to create a set of "rationale" and "rite" which embodi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LHU West, and intertwine together with the related beliefs, festival rituals and symbols, and build up the scope of the village, the form of the village Buddha Hall and the sacrifice of the family God. This is a symbol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emory and ethnic consanguinity of the 10 stockaded villages in China and Myanmar.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项目编号:12AZD006)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标课题“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族群互动研究”(项目编号:MY2014YB05)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4CX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晓光;董永俊;;村寨礼俗之花——云南澜沧县拉祜西村寨剪纸传统个案研究[J];美术研究;2015年06期
2 高芳放;;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02期
3 王正华;金悦;;中缅边境澜沧拉祜西婚姻文化调查[J];普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蒋建国;;网络消费主义、网络成瘾与日常生活的异化[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王宁;;从“消费自主性”到“消费嵌入性”——消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学术研究;2013年10期
6 黄祖辉;;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哲学反思[J];高教探索;2013年02期
7 张锦鹏;;拉祜族跨境迁徙与互动中的宗教因素[J];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8 黄文彦;温世松;;大学生网络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9 韩俊魁;;拉祜西头人制度:传统与国家力量影响下的变迁[J];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10 钱宁;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J];思想战线;199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雨心;拉祜族村寨中的“礼”[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美;;OTO模式下消费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在线外卖的实证[J];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22期
2 许瑞娟;;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3 许瑞娟;;流动的“理”与“礼”: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卢飞;江立华;;消费嵌入性与返乡农民工的身份重构——基于皖北X村的经验[J];河北学刊;2017年04期
5 王青;;农村仪式性人情的异化及其治理——基于文献的梳理[J];怀化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6 姚杏菲;张文;雷峻一;张殿鹏;林晶;;大学生“拼”文化兴盛原因浅析[J];中国市场;2017年18期
7 王晓耘;高敬;;基于本地团购类电商用户消费心理的个性化推荐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年06期
8 吴义周;;消费主义的移动新媒体传播及其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9 张恩迅;;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以ZS大学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02期
10 许瑞娟;;流动的“理”与“礼”: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祖辉;;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哲学反思[J];高教探索;2013年02期
2 阎实;;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2年19期
3 余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郭俊敏;;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指向及其引导[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黄文彦;温世松;;大学生网络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6 薛红燕;纪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郗戈;;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J];人文杂志;2010年06期
8 陶东风;;去精英化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J];学术月刊;2009年05期
9 苏秦;李钊;崔艳武;陈婷;;网络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10 陈林芬,王重鸣;网络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关系[J];消费经济;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108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10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