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突发事件下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今中外,突发性公共事件都是影响政局稳定,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长期积压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演化为各类突发性事件,加之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事件,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我国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逐渐显现出其滞后性,难以有效满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需要。其中,一项较为严重的不足就是政府部门之间分散化、单灾种的应急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难以整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形成应急管理的合力。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协调联动能力的不足成为了提升我国政府部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我国政府部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政府部门的联动应急机制,整合政府部门应急管理的各项资源,提升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成为了我国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为全篇文章的撰写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是关于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官的相关理论的解释,文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管理的概念,并对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立足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应急联动管理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并剖析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是以美国和上海为对象,分析了二者在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发展经验。美国作为发到国家应急联动管理的代表,上海作为我国应急联动管理的典型城市,具有诸多值得我国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借鉴的有益经验。第五部分主要是在借鉴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国情,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和突发事件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路径。政府部门视角的优化应注重行政管理组织体制的完善、应急联动法律保障机制的假设、教育体系的改善、应急联动信息共享机制的健全、应急管理技术的革新和提升,并且在因地制宜原则的指导下,制定不同地区的应急联动管理机制。在突发事件的视角下,应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发展的生命周期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机制的完善措施。第六部分是对全文进行了一个回顾分析与总结。通过对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分析与完善,以求对未来我国政府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突发事件 政府部门 应急管理 协调联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选题意义12-13
- 1.3 研究综述13-18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6-18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1.4.1 文献分析法18
- 1.4.2 案例分析法18-19
- 1.4.3 比较研究法19-20
- 第2章 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20-29
- 2.1 突发事件的内涵与分类20-22
- 2.2 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理论阐释22-23
- 2.2.1 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管理的内涵22
- 2.2.2 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涵义22-23
- 2.3 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理论基础23-29
- 2.3.1 应急管理理论23-24
- 2.3.2 协同治理理论24-25
- 2.3.3 协同政府与整体政府理论25-27
- 2.3.4 无缝隙政府理论27
- 2.3.5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周期理论27-29
- 第3章 我国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发展现状29-43
- 3.1 我国政府部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发展29-34
- 3.1.1 应急联动法制建设的发展29-30
- 3.1.2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推进30-32
- 3.1.3 应急联动运行模式的创新32-33
- 3.1.4 应急联动预案制定的细化33-34
- 3.2 我国政府部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34-38
- 3.2.1 利益主体应急联动意识淡薄,主动性不足34-35
- 3.2.2 传统应急管理机构能力不足,协调联动缺乏权威性35-36
- 3.2.3 应急联动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效率性36-37
- 3.2.4 应急联动信息沟通机制不畅,时效性不够37-38
- 3.3 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8-43
- 3.3.1 教育和认识滞后,政府部门联动应急意识薄弱38-39
- 3.3.2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39-40
- 3.3.3 政府部门应急联动的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40-41
- 3.3.4 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41-42
- 3.3.5 针对性的应急联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42-43
- 第4章 国内外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分析及启示43-52
- 4.1 美国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43-46
- 4.1.1 条块分割向网络治理的转变44
- 4.1.2 由被动应急联动转向积极应急联动44-45
- 4.1.3 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45-46
- 4.2 上海市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46-50
- 4.2.1 健全的应急联动管理组织体制47-48
- 4.2.2 科学的应急联动管理模式48-50
- 4.3 美国与上海联动机制的比较及启示50-52
- 第5章 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优化路径52-64
- 5.1 政府部门视角下应急联动机制的优化路径52-59
- 5.1.1 应急联动组织体制的优化52-54
- 5.1.2 加强应急联动的法律保障54-55
- 5.1.3 健全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55-56
- 5.1.4 完善应急联动管理的教育56-57
- 5.1.5 提高技术开发与运用水平57-58
- 5.1.6 因地制宜,确保应急联动机制的实效性58-59
- 5.2 突发事件视角下应急联动机制的优化路径59-64
- 5.2.1 基于不同类别的优化路径59-61
- 5.2.2 基于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的优化路径61-64
- 结论与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金敖;;长株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5期
2 汪金敖;;长株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0年08期
3 都成;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电话接处警系统建设与发展[J];警察技术;2005年06期
4 唐伟勤;;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模式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3期
5 黄烨;林煜;胡传廉;陈春东;汪琪;;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五人谈[J];上海信息化;2008年07期
6 滕瑜;;我国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02期
7 叶慧;张永佳;;金华应急联动机制一呼能百应[J];今日浙江;2010年20期
8 胡立华;;中外应急联动模式的比较分析与“金华样本”的路径建构[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四川巴中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成效明显[J];中国应急管理;2013年10期
10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县级应急联动工作的意见[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淞;崔中发;张卫华;张剑;;石化应急联动处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淞;崔中发;张卫华;张剑;;石化应急联动处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浩伟;梁栋;赵哲;朱相新;;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联动建设分析[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借鉴国际经验 共建中国城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中枢[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毋德新;黄兴旺;;GT800专业集群应急联动解决方案[A];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宇翔;;基于资源整合 应急联动 平战结合的方正应急管理平台[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祝贤高;;社会应急联动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的探讨[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封鉴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而努力[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润胜邋记者 李巍;奥运六城市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N];河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杨霞;我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正式启动[N];广元日报;2008年
3 裴志伟 陈亮;淮安海事水上应急联动网效果明显[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刘郁卿 通讯员 舒伟健 赵军;我市召开灭火救援应急联动工作会[N];郴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晓伟;应急联动在“纷争”中起步[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记者 王贵元邋通讯员 朱润胜;奥运六城市拟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N];工人日报;2008年
7 罗开林;贵州启动安全应急联动机制[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楼启军 周静莉;探秘全国首个110社会应急联动救援中心[N];法制日报;2012年
9 王颖;山西将建应急联动机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魏家经;应急联动 抢修复电[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珩;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丹林;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蒋海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周歆;我国应急联动中敏捷组织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婧;鄂尔多斯市应急联动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5 李成亮;突发事件下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程欢;长沙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马汶青;区域城市群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探析[D];广州大学;2012年
8 陈飞;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郑欢;我国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建设的挑战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唐建宁;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突发事件下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9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