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治理视角下的行政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4-10 01:38
行政体制改革的宗旨应该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而有效供给。公共服务的供给组织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还包括市场和市民社会组织。公平而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体现为不同类型的供给组织间的分工与协同关系,这构成了复合治理框架体系的基础。复合治理的框架体系呼应了复杂系统的组织特征——多样性、复合性、镶嵌性、冗余性和韧性。进一步讲,供给组织间关系是政府间和部门间关系的原型,复合治理视角下的行政体制改革意味着从政府间的分工与协同关系走向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门间的分工与协同关系。改革后的行政体制呈现出政府间关系镶嵌于部门间关系之中,政府不仅是公共服务的供给组织,而且也是复合治理框架体系中的元治理者。
【文章来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复合治理的框架体系
奥斯特罗姆夫妇把供给分解成提供与生产两个过程。[36]提供的逻辑在于:(1)决定提供什么公共服务,提供多少,向谁提供;(2)贯彻财政等价原则,即征税的范围与政府支出的受益范围相一致;(3)决定谁是生产者,并对生产者进行监督,以便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生产的逻辑在于:(1)采用相关的技术,将投入资源转换为产出的物品和服务;(2)纵向的一体化,以便实现规模经济;(3)横向的一体化,以便实现范围经济。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公民协作生产(co-production)的概念(见图2),即公民参与生产过程,[37]因为公共服务多半都是对人的服务,没有消费者——公民的参与生产,服务的效果不会太好。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门可以分别是提供者和生产者,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公共服务的多中心供给模式(见图2)。如果再添加公民协作生产,那么多中心供给模式就更加完善了。现代流行的公私部门间伙伴关系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伙伴关系都可以在多中心供给模式中找到答案。公私部门间伙伴关系指的是公共部门作为提供者,而私人部门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38]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就是公共与第三部门间的伙伴关系,指的是公共部门(政府)作为提供者,而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39]值得说明的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关系模式可以看成是多中心供给模式的一个特例,即某一个公共部门(某一个政府)作为提供者,另一个公共部门(另一个政府)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多中心供给模式中,除了公共部门作为提供者之外,私人和第三部门也可以作为提供者,生产者可以是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门。如养老服务中的社会企业就可以看成私人部门是提供者,第三部门是生产者,即把资本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通常,三个以上的供给主体间的伙伴关系构成了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公民协作生产一般表现为网络化的供给模式(见图3),公民个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街道官僚者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伙伴关系结构。伙伴关系或网络化意味着伙伴关系中或网络化中的主体是平等的,而且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公民个人与政府(公共部门)的关系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政府(公共部门)表现为:(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2)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与街道官僚者所发生行政隶属关系;(3)最终由街道官僚者扮演政府的角色与公民个人产生行政管理关系。公民协作生产的观念打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垄断模式,把生产与消费统合起来,形成政府与公民的伙伴关系,体现出参与民主的精神。此外,网络化的观念打破了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把政府间关系、街道官僚者与公民个人看成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平等主体,他们之间形成了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部门间伙伴关系具体还表现为重点学校的集团化、医联体或医共体化、平安协会化以及“互联网+”。公立重点学校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公立重点学校通常采用新办和合并的途径来建立分校,这就是所谓的重点学校集团化模式。[40]重点学校一般指的是重点中学(初中和高中),重点中学集团化后的分校通常包括六年一贯制(初中和高中)的学校、九年一贯制(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或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校。如果把小学、初中和高中看成是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那么重点中学的集团化可以理解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范围经济,其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结构转化为矩阵结构。此外,新办或合并的分校与母校通常具有不同的所有制结构,母校是公立的,属于公共部门,而分校可能是民办的,属于私人或第三部门。因此,重点学校的集团化就呈现部门间伙伴关系的特征,即不同类型的供给组织间的分工与协同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J].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2]对我国环境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思考[J]. 杜万平.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3)
本文编号:3128701
【文章来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复合治理的框架体系
奥斯特罗姆夫妇把供给分解成提供与生产两个过程。[36]提供的逻辑在于:(1)决定提供什么公共服务,提供多少,向谁提供;(2)贯彻财政等价原则,即征税的范围与政府支出的受益范围相一致;(3)决定谁是生产者,并对生产者进行监督,以便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生产的逻辑在于:(1)采用相关的技术,将投入资源转换为产出的物品和服务;(2)纵向的一体化,以便实现规模经济;(3)横向的一体化,以便实现范围经济。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公民协作生产(co-production)的概念(见图2),即公民参与生产过程,[37]因为公共服务多半都是对人的服务,没有消费者——公民的参与生产,服务的效果不会太好。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门可以分别是提供者和生产者,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公共服务的多中心供给模式(见图2)。如果再添加公民协作生产,那么多中心供给模式就更加完善了。现代流行的公私部门间伙伴关系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伙伴关系都可以在多中心供给模式中找到答案。公私部门间伙伴关系指的是公共部门作为提供者,而私人部门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38]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就是公共与第三部门间的伙伴关系,指的是公共部门(政府)作为提供者,而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39]值得说明的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关系模式可以看成是多中心供给模式的一个特例,即某一个公共部门(某一个政府)作为提供者,另一个公共部门(另一个政府)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多中心供给模式中,除了公共部门作为提供者之外,私人和第三部门也可以作为提供者,生产者可以是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门。如养老服务中的社会企业就可以看成私人部门是提供者,第三部门是生产者,即把资本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通常,三个以上的供给主体间的伙伴关系构成了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公民协作生产一般表现为网络化的供给模式(见图3),公民个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街道官僚者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伙伴关系结构。伙伴关系或网络化意味着伙伴关系中或网络化中的主体是平等的,而且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公民个人与政府(公共部门)的关系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政府(公共部门)表现为:(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2)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与街道官僚者所发生行政隶属关系;(3)最终由街道官僚者扮演政府的角色与公民个人产生行政管理关系。公民协作生产的观念打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垄断模式,把生产与消费统合起来,形成政府与公民的伙伴关系,体现出参与民主的精神。此外,网络化的观念打破了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把政府间关系、街道官僚者与公民个人看成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平等主体,他们之间形成了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部门间伙伴关系具体还表现为重点学校的集团化、医联体或医共体化、平安协会化以及“互联网+”。公立重点学校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公立重点学校通常采用新办和合并的途径来建立分校,这就是所谓的重点学校集团化模式。[40]重点学校一般指的是重点中学(初中和高中),重点中学集团化后的分校通常包括六年一贯制(初中和高中)的学校、九年一贯制(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或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校。如果把小学、初中和高中看成是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那么重点中学的集团化可以理解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范围经济,其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结构转化为矩阵结构。此外,新办或合并的分校与母校通常具有不同的所有制结构,母校是公立的,属于公共部门,而分校可能是民办的,属于私人或第三部门。因此,重点学校的集团化就呈现部门间伙伴关系的特征,即不同类型的供给组织间的分工与协同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J].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2]对我国环境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思考[J]. 杜万平.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3)
本文编号:312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2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