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治理的中国实践:经验、问题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4-20 07:33
协商治理是一种以公民的理性参与为基础的民主治理,具有强大的治理效能。在长期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以政治性、事务性和自治性协商治理为核心要素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但是,协商主体地位平等性不强,普通主体的参与动机和协商意愿较弱,协商过程随意化,程序规范化程度不够,有效的公共协商平台相当缺乏,使得协商的"治理"功能发挥面临多重障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协商治理必须立足于为利益相关方搭建高效的博弈平台,通过不断优化程序规则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为战略突破口。以协商民主的发展促进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协商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2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协商民主的治理功能
二、协商治理的中国经验
三、协商治理的中国式困境
四、新时代协商治理的发展趋势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社互动视角下城市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差异性和趋势性研究——基于2013—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的案例分析[J]. 陈荣卓,李梦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03)
[2]社区协商的独特价值及其实践推进[J]. 杨贵华. 社会科学. 2017(03)
[3]中国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形态与推进理路[J]. 张等文,孙泽亚,刘彤. 理论探讨. 2016(03)
[4]社会治理的“协商”领域与“民主”机制——当下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特征、实践结构和理论批判[J]. 韩福国,张开平. 浙江社会科学. 2015(10)
[5]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J]. 王浦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6]协商治理:一个成长中的新公共治理范式[J]. 张敏. 江海学刊. 2012(05)
本文编号:3149261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2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协商民主的治理功能
二、协商治理的中国经验
三、协商治理的中国式困境
四、新时代协商治理的发展趋势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社互动视角下城市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差异性和趋势性研究——基于2013—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的案例分析[J]. 陈荣卓,李梦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7(03)
[2]社区协商的独特价值及其实践推进[J]. 杨贵华. 社会科学. 2017(03)
[3]中国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形态与推进理路[J]. 张等文,孙泽亚,刘彤. 理论探讨. 2016(03)
[4]社会治理的“协商”领域与“民主”机制——当下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特征、实践结构和理论批判[J]. 韩福国,张开平. 浙江社会科学. 2015(10)
[5]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J]. 王浦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6]协商治理:一个成长中的新公共治理范式[J]. 张敏. 江海学刊. 2012(05)
本文编号:3149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4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