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归侨社团研究 ——以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8 14: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外华侨或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感召回国参加建设和求学,或因东南亚等国家的排华影响,大规模的突发性回国,这些归侨在国内经历了艰难生活的调试过程。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侨务政策的恢复,归侨及其社团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全国各地的归侨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归侨社团已超过一百多个,归侨社团背后强大的世界性的民间社会关系网络在信息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今社会,体现出其特有的功能与社会意义。研究归侨社团的形成、演变及生存状况,可以明了归侨在国内特殊制度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选择,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史研究的视域。通过对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的个案研究表明,归侨社团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大规模兴起的,自下而上,独立运作,为侨服务的民间非政府组织。归侨利用改革开放为其提供的社会空间,以原侨居地华校精英为骨干,继承和发扬自侨居地形成的“联谊互助”精神,通过内外活动的展开,不仅能使归侨群体受到组织的关爱,营造家庭的氛围,增强归侨的归属感,进一步凝聚侨心。还能发挥桥梁作用,争取侨益,充当政府和社会的润滑剂,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改善了政府形象。特别是在与世界各地的...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会徽资料来源:《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35周年》纪念特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柬埔寨粤属华侨华人社团的传承与发展[J]. 陈世伦. 东南亚研究. 2017(05)
[2]民国时期福建归侨团体研究[J]. 上官小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3)
[3]在地化影响下的中国海外移民行为特征探析[J]. 黄纪凯.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3)
[4]蒙古归侨的社会适应初探——以山西省为例的分析[J]. 高伟浓,张应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5(01)
[5]“人民团体”的历史演变[J]. 韩晋芳,董亚峥. 学会. 2012(12)
[6]日本中华总商会——以“新华侨”为主体的跨国华人经济社团[J]. 廖赤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2(04)
[7]归侨的归属感研究——以广西来宾市华侨农场为例[J]. 陈云云. 八桂侨刊. 2012(02)
[8]香港归侨社团调查报告[J]. 张文奎,许金顶. 八桂侨刊. 2011(02)
[9]厦门竹坝华侨农场体改及转型对策探析[J]. 许金顶,姜泽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华侨华人社团的“拟村落化”现象——荷兰华侨华人社团案例调查和研究[J]. 王春光.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菲华商联总会(商总)发展史研究[D]. 朱东芹.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天马华侨农场与周边地区社会关系研究[D]. 邓永珍.华侨大学 2017
[2]归侨与侨乡社会:福建安溪归侨安置研究(1949-1960)[D]. 上官小红.厦门大学 2014
[3]散居归侨社团研究[D]. 郑春玲.广西民族大学 2014
[4]香港归侨的历史与现状[D]. 张文奎.华侨大学 2012
[5]散居归侨地域认同研究[D]. 叶英.广西民族大学 2011
[6]归国华侨的国家认同[D]. 谭孟玲.广西民族大学 2008
[7]重建家园:在祖国不在家乡[D]. 孔结群.暨南大学 2008
[8]福建武夷华侨农场研究[D]. 王旖旎.厦门大学 2007
[9]建国后中国政府安置归难侨工作研究[D]. 梁姣.广西师范大学 2006
[10]从双第华侨农场的发展看福建华侨农场的发展和未来前景[D]. 吴文智.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42948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会徽资料来源:《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35周年》纪念特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柬埔寨粤属华侨华人社团的传承与发展[J]. 陈世伦. 东南亚研究. 2017(05)
[2]民国时期福建归侨团体研究[J]. 上官小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3)
[3]在地化影响下的中国海外移民行为特征探析[J]. 黄纪凯.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3)
[4]蒙古归侨的社会适应初探——以山西省为例的分析[J]. 高伟浓,张应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5(01)
[5]“人民团体”的历史演变[J]. 韩晋芳,董亚峥. 学会. 2012(12)
[6]日本中华总商会——以“新华侨”为主体的跨国华人经济社团[J]. 廖赤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2(04)
[7]归侨的归属感研究——以广西来宾市华侨农场为例[J]. 陈云云. 八桂侨刊. 2012(02)
[8]香港归侨社团调查报告[J]. 张文奎,许金顶. 八桂侨刊. 2011(02)
[9]厦门竹坝华侨农场体改及转型对策探析[J]. 许金顶,姜泽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华侨华人社团的“拟村落化”现象——荷兰华侨华人社团案例调查和研究[J]. 王春光.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菲华商联总会(商总)发展史研究[D]. 朱东芹.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天马华侨农场与周边地区社会关系研究[D]. 邓永珍.华侨大学 2017
[2]归侨与侨乡社会:福建安溪归侨安置研究(1949-1960)[D]. 上官小红.厦门大学 2014
[3]散居归侨社团研究[D]. 郑春玲.广西民族大学 2014
[4]香港归侨的历史与现状[D]. 张文奎.华侨大学 2012
[5]散居归侨地域认同研究[D]. 叶英.广西民族大学 2011
[6]归国华侨的国家认同[D]. 谭孟玲.广西民族大学 2008
[7]重建家园:在祖国不在家乡[D]. 孔结群.暨南大学 2008
[8]福建武夷华侨农场研究[D]. 王旖旎.厦门大学 2007
[9]建国后中国政府安置归难侨工作研究[D]. 梁姣.广西师范大学 2006
[10]从双第华侨农场的发展看福建华侨农场的发展和未来前景[D]. 吴文智.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42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4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