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转变、资源配置与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1-11-01 17:53
针对特大镇行政管理权限与经济发展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学界争议较大,近年来呈现出"强镇扩权"与"撤镇设市"两种观点。本文以行政区划体制为切入点,分析了特大镇行政制度改革困境的根源,指出我国不同类型、等级、隶属关系的行政区通过差异性的空间、政策、组织、权力等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这个机制削弱了"强镇扩权"的成效,限制了"撤镇设市"的通道,导致特大镇的治理能力不能随其规模扩大而相应提升。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根植于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厘清,有必要分类推进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逐步弱化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适度扩大基层政区自主空间,以缓解国家一统体制与基层有效治理之间的紧张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及特征
(二)限制特大镇设市的通道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实践主要是通过对行政区范围、级别、政府驻地、隶属关系等的调整来重构政府间关系,因此通过撤镇设市对特大镇与所在县级政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特大镇的自主性问题是很多镇政府的想法。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决定了我国以行政区划为空间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其显著问题是倾向于形成功能完整、产业类型齐全且封闭运行的“行政区经济”体系,[28]这个体系存在极强的本地利益。上级政区有权力利用其权威地位不断汲取下级政区的资源,因此特大镇一般都是所在县重要的财政来源,若升格为县级市,等于与所在县解除了隶属关系,必然产生尖锐的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上级政府一般不会贸然批准行政区划调整(如2013年浙江长兴撤县设区因长兴县部分干部群众反对而被叫停),某些省份如江苏省规定行政区划调整获得通过的前提是所有地方政府相关方都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此外,撤镇设县级市意味着切块设市模式的回归,新的行政建制需要配套新的行政组织,必然涉及组织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幅度等的增加,这是当前推行扁平化行政体制模式的中央政府主张避免出现的情况。归根结底在于城镇的自主性严重不足,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的权责关系决定了权力的转移要通过机构的增减来完成。[29]若特大镇升格为县辖市(镇级市),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其层级、权限、组织职能、人员机构编制等都会成为问题,镇级市很可能要面对因违宪而缺乏法理性的质疑。退一步讲,就算镇级市设置能冲破现行法律障碍,在县管辖以及城镇与政区同构的制度环境中其依然要面对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附带的空间、政策、权力、组织等强势资源,这与原先的强镇扩权模式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笔者对镇级市是否能解决特大镇当前经济发展与管理权限不匹配问题深表怀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型城镇化中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 谭景辉.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2]县辖市问题的宪法评价与政区优化[J]. 于文豪. 法学评论. 2019(02)
[3]“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理论创新与应用[J]. 王开泳,陈田,刘毅. 地理研究. 2019(02)
[4]从强镇扩权到镇级市:扩权、升级,抑或权能?——龙港镇改市之省思[J]. 韩艺,万双. 北京社会科学. 2018(05)
[5]行政区划研究的地理学支撑与展望[J]. 王开泳,陈田. 地理学报. 2018(04)
[6]“自主权”还是“自主性”?——J省S镇“扩权强镇”改革之省思[J]. 韩艺,陈宝玲.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7]镇改市:大镇行政体制创新的龙港个案研究[J]. 薛泉. 河北学刊. 2017(03)
[8]特大镇培育为新生中小城市的初步设想——以浙江特大镇为例[J]. 黄勇,董波,沈洁莹,禚振坤,王辰.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8)
[9]大镇设“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兼对余姚市泗门镇的实证分析[J]. 石绍斌.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6)
[10]论中国建制市的多模式发展与渐进式转换战略[J]. 刘君德. 江汉论坛. 2014(03)
博士论文
[1]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 范今朝.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0542
【文章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及特征
(二)限制特大镇设市的通道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实践主要是通过对行政区范围、级别、政府驻地、隶属关系等的调整来重构政府间关系,因此通过撤镇设市对特大镇与所在县级政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特大镇的自主性问题是很多镇政府的想法。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决定了我国以行政区划为空间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其显著问题是倾向于形成功能完整、产业类型齐全且封闭运行的“行政区经济”体系,[28]这个体系存在极强的本地利益。上级政区有权力利用其权威地位不断汲取下级政区的资源,因此特大镇一般都是所在县重要的财政来源,若升格为县级市,等于与所在县解除了隶属关系,必然产生尖锐的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上级政府一般不会贸然批准行政区划调整(如2013年浙江长兴撤县设区因长兴县部分干部群众反对而被叫停),某些省份如江苏省规定行政区划调整获得通过的前提是所有地方政府相关方都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此外,撤镇设县级市意味着切块设市模式的回归,新的行政建制需要配套新的行政组织,必然涉及组织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幅度等的增加,这是当前推行扁平化行政体制模式的中央政府主张避免出现的情况。归根结底在于城镇的自主性严重不足,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的权责关系决定了权力的转移要通过机构的增减来完成。[29]若特大镇升格为县辖市(镇级市),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其层级、权限、组织职能、人员机构编制等都会成为问题,镇级市很可能要面对因违宪而缺乏法理性的质疑。退一步讲,就算镇级市设置能冲破现行法律障碍,在县管辖以及城镇与政区同构的制度环境中其依然要面对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附带的空间、政策、权力、组织等强势资源,这与原先的强镇扩权模式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笔者对镇级市是否能解决特大镇当前经济发展与管理权限不匹配问题深表怀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型城镇化中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 谭景辉.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2]县辖市问题的宪法评价与政区优化[J]. 于文豪. 法学评论. 2019(02)
[3]“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理论创新与应用[J]. 王开泳,陈田,刘毅. 地理研究. 2019(02)
[4]从强镇扩权到镇级市:扩权、升级,抑或权能?——龙港镇改市之省思[J]. 韩艺,万双. 北京社会科学. 2018(05)
[5]行政区划研究的地理学支撑与展望[J]. 王开泳,陈田. 地理学报. 2018(04)
[6]“自主权”还是“自主性”?——J省S镇“扩权强镇”改革之省思[J]. 韩艺,陈宝玲.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7]镇改市:大镇行政体制创新的龙港个案研究[J]. 薛泉. 河北学刊. 2017(03)
[8]特大镇培育为新生中小城市的初步设想——以浙江特大镇为例[J]. 黄勇,董波,沈洁莹,禚振坤,王辰.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8)
[9]大镇设“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兼对余姚市泗门镇的实证分析[J]. 石绍斌.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6)
[10]论中国建制市的多模式发展与渐进式转换战略[J]. 刘君德. 江汉论坛. 2014(03)
博士论文
[1]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 范今朝.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0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7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