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1-11-11 16: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历史传统、语言文化、政治制度三个维度着手。中国的历史因各民族共同书写而丰富多彩,汉族的历史不全等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少数民族的历史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语言文化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光辉灿烂,从汉藏语系的多声调语言,到阿尔泰语系的元音和谐语言,从"汉字圈"到方块壮字,从半坡遗址到河姆渡遗址,从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化自古呈现出满天星斗的壮丽景色和多元归一的大趋势。中国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制度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我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平等联合的共和国。从名称上,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先进"与"落后",一律称为"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小民族要互相认同,并且共同认同中华民族,其中民心相通、互守尊严是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同时,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担当和美学感召不能缺场,意志推动也很重要,要保持希望的开放性,把它持续投射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创新认同之上,转化为主动进取、奋勇前行、人心向善、爱家爱国的能动性,所有这些都是民心相通、互守尊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组成...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铸牢历史传统认同
铸牢语言文化认同
铸牢政治制度认同
余论:伦理·美学·意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土化的中国民族识别——李绍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一)[J]. 李绍明,彭文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2)
[2]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大转变——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 黄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3]中国国情与双语教育[J]. 戴庆厦,董艳. 民族研究. 1996(01)
本文编号:3489158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铸牢历史传统认同
铸牢语言文化认同
铸牢政治制度认同
余论:伦理·美学·意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土化的中国民族识别——李绍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一)[J]. 李绍明,彭文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2)
[2]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大转变——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 黄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3]中国国情与双语教育[J]. 戴庆厦,董艳. 民族研究. 1996(01)
本文编号:3489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8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