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低的公共部门工资与改革前景——来自微观视角的新证据
发布时间:2021-11-25 06:43
文章基于详尽的微观数据,利用科学的分析框架验证了我国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相对偏低的事实,并深入分析了原因,给出了我国未来公共部门工资改革的思路。具体而言,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了收入决定模型,在控制了一系列个体和区域特征后发现,我国公共部门与国有、私有部门或事业单位相比,工资水平偏低10%-16%。研究分析表明: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资差异并不能被保险、补贴、其他收入、工作满意度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补偿效应"全部解释。进一步将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理想对照组,发现家庭分工假说和低消费假说也不能得到验证。在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假设下,我们估算出了公共部门工资改革的合理调整范围。文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公共部门工资改革的新框架,并揭示了部门间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工资水平的市场化改革。
【文章来源】:财经研究. 2020,4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各部门工资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灰色收入测算新模型:中国的应用——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视角[J]. 王首元,王庆石. 财贸研究. 2014(05)
[2]我国居民工资的所有制差异研究[J]. 刘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1)
[3]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收入差异的变迁[J]. 张义博. 经济研究. 2012(04)
[4]灰色收入与政府改革[J]. 上海经济. 2011(05)
[5]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 尹志超,甘犁. 经济研究. 2009(04)
[6]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J]. 王小鲁. 中国税务. 2007(10)
[7]中国未被观测经济规模——基于MIMIC模型和经济普查数据的新发现[J]. 徐蔼婷,李金昌. 统计研究. 2007(09)
[8]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定量估测——现金比率法的修正及实证分析[J]. 刘洪,夏帆. 统计研究. 2003(10)
[9]地下经济估测模型及敏感度分析[J]. 夏南新. 统计研究. 2000(08)
本文编号:3517610
【文章来源】:财经研究. 2020,4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各部门工资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灰色收入测算新模型:中国的应用——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视角[J]. 王首元,王庆石. 财贸研究. 2014(05)
[2]我国居民工资的所有制差异研究[J]. 刘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1)
[3]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收入差异的变迁[J]. 张义博. 经济研究. 2012(04)
[4]灰色收入与政府改革[J]. 上海经济. 2011(05)
[5]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 尹志超,甘犁. 经济研究. 2009(04)
[6]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J]. 王小鲁. 中国税务. 2007(10)
[7]中国未被观测经济规模——基于MIMIC模型和经济普查数据的新发现[J]. 徐蔼婷,李金昌. 统计研究. 2007(09)
[8]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定量估测——现金比率法的修正及实证分析[J]. 刘洪,夏帆. 统计研究. 2003(10)
[9]地下经济估测模型及敏感度分析[J]. 夏南新. 统计研究. 2000(08)
本文编号:3517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1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