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精英与社会冲突治理:机制、实践与模式——以“唐慧劳教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9 13:22
政治精英的在场固然是协调利益冲突、维持社会秩序的保证,但也可能因为自身利益而卷入社会冲突,或者诱发乃至升级社会冲突。在信访治理机制下,面对维护社会稳定治理目标的紧约束,政治精英在公共利益与治理绩效之间惨淡经营,形塑出因应个案而形态各异的冲突治理实践。借由"唐慧劳教案"可以发现政治精英与社会冲突治理的关系,并由此洞察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治理模式,进而获得社会冲突治理机制创新与模式优化的视角和路径。政治精英建构"维稳网络"、推动社会冲突升级,并随着社会精英对"维稳网络"的解构而再次介入冲突事件,促成其最终解决。具体社会冲突与抗争是否进入政治精英的"维稳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规模和影响,而其化解则高度依赖政治精英的临机决断,形成了机会主义的冲突治理模式。通过具体冲突事件的妥善化解与多元化社会安全阀机制的主动构建,推动当前社会冲突治理的模式优化与机制创新。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精英与社会冲突关系的文献梳理
(一)精英理论视野中的社会结构张力
(二)精英在场与社会冲突的衍生和消解
二、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机制:信访制度及其实践
(一)民本主义、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二)信访治理机制的运行逻辑与实践困境
三、社会冲突治理实践:唐慧劳教案的发生、升级与整合
(一)激发社会冲突
(二)塑造社会抗争
1. 劳教制度争议
2. 社会精英行动
(三)维护社会稳定
1. 撤销劳教决定
2. 终结劳教制度
四、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治理模式
(一)社会冲突与抗争中的政治精英
(二)社会冲突治理的过程与困境
五、结论与讨论:社会冲突治理的模式优化与机制创新
(一)“唐慧劳教案”与社会冲突治理的模式优化
(二)社会安全阀与社会冲突治理的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糊性治理:县域政府社会冲突治理运作逻辑[J]. 樊红敏,刘晓凤.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2]认同与抗争:社会冲突性事件的媒介建构——以媒介关于“唐慧案”的报道为例[J]. 董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政府角色、政社互动与合作治理——基于社会冲突的治理机遇[J]. 张正州.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1)
[4]论民众抗争的“出大事”逻辑:情境、机理与治理[J]. 杨建国. 理论与改革. 2018(06)
[5]寻找中国争议政治的理论基础:范式选择与政策启示[J]. 张振华. 社会科学. 2018(04)
[6]社会冲突视阈下“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分析[J]. 黄毅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2016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J]. 张明军,刘晓亮.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7(01)
[8]中国信访制度问题探析——基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J]. 董亚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渊源[J]. 刘泽华. 史学月刊. 2017(02)
[10]县域政府动员式社会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化逻辑[J]. 樊红敏,周勇振.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7)
博士论文
[1]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 于鹏飞.华东政法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 黄杜.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4490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精英与社会冲突关系的文献梳理
(一)精英理论视野中的社会结构张力
(二)精英在场与社会冲突的衍生和消解
二、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机制:信访制度及其实践
(一)民本主义、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二)信访治理机制的运行逻辑与实践困境
三、社会冲突治理实践:唐慧劳教案的发生、升级与整合
(一)激发社会冲突
(二)塑造社会抗争
1. 劳教制度争议
2. 社会精英行动
(三)维护社会稳定
1. 撤销劳教决定
2. 终结劳教制度
四、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治理模式
(一)社会冲突与抗争中的政治精英
(二)社会冲突治理的过程与困境
五、结论与讨论:社会冲突治理的模式优化与机制创新
(一)“唐慧劳教案”与社会冲突治理的模式优化
(二)社会安全阀与社会冲突治理的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糊性治理:县域政府社会冲突治理运作逻辑[J]. 樊红敏,刘晓凤.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0)
[2]认同与抗争:社会冲突性事件的媒介建构——以媒介关于“唐慧案”的报道为例[J]. 董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政府角色、政社互动与合作治理——基于社会冲突的治理机遇[J]. 张正州.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1)
[4]论民众抗争的“出大事”逻辑:情境、机理与治理[J]. 杨建国. 理论与改革. 2018(06)
[5]寻找中国争议政治的理论基础:范式选择与政策启示[J]. 张振华. 社会科学. 2018(04)
[6]社会冲突视阈下“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分析[J]. 黄毅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2016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J]. 张明军,刘晓亮.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7(01)
[8]中国信访制度问题探析——基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J]. 董亚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渊源[J]. 刘泽华. 史学月刊. 2017(02)
[10]县域政府动员式社会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化逻辑[J]. 樊红敏,周勇振.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7)
博士论文
[1]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 于鹏飞.华东政法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 黄杜.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4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4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