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网络安全治理中的参与型行政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4:34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主导的时代,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人类在认知水平上不断攀登,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在这其中,互联网的发明功不可没。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不断出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推进国家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伴随着网络与人们生活联系的紧密型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问题逐步凸显,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网络安全治理与传统的社会管理有许多区别。由于稳定性和封闭性缺乏,网络发展变化又太快,就使得一些原有的治理模式和手段“失灵”。网络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步,实现其共建共治共享便突出表现为参与型行政。因此,网络安全治理中的参与型行政便尤现重要。本文第一章界定参与型行政的内涵,通过对该术语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网络治理模式下的不同参与形态,为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中参与型行政的广度和宽度提供参考。第三章梳理我国网络安全治理模式的转变,从政府监管到新时期社会共治,不仅主体发生改变,更是参与型行政制度的不断扩展。第四章分析我国网络安全治理模式中参与型行政的优点和不足,第五章提出针对该制度的完...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基本内涵
    (一)参与型行政基本内涵
    (二)网络安全治理中的参与型行政的基本内涵
二、不同网络安全治理模式下的参与型行政
    (一)市场导向治理模式下的参与型行政
    (二)中央集权治理模式下的参与型行政
    (三)官民合作治理模式下的参与型行政
三、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中参与型行政的制度变迁
    (一)20世纪90年代开启政府监管模式
        1.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进行管理
        2.政府职能范围有限且存在交叉
        3.网络运营者与网络用户参与程度低
    (二)互联网发展新时期形成共治模式
        1.以行政机关为主导
        2.广泛吸收网络运营者、网络用户参与网络安全治理
        3.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网络运营者、网络用户参与相结合
四、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中参与型行政的优缺点
    (一)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中参与型行政的优点
        1.行政机关为主导,增强网络安全治理有效性
        2.保障网络运营者与网络用户的参与权
        3.保障网络运营者和网络用户对网络安全的监督
    (二)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中参与型行政的缺点
        1.行政机关治理理念滞后,治理方法简单
        2.网络运营者参与意识不够
        3.网络用户违法行为频发
五、网络安全治理中参与型行政的制度完善
    (一)行政机关加强共治理念,创新治理方法
        1.行政机关应摒弃传统思想,加强共治理念
        2.行政机关应顺应发展潮流,创新治理方法
        3.全面构建多元合作的高效治理模式
    (二)提高我国网络运营者的参与意识及行业自律
    (三)明确我国网络用户的行为边界,违法必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与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实施“网络空间共同治理”[J]. 宋远骏.  中国信息安全. 2017(06)
[2]虚拟社会治理创新:内涵、挑战与实现路径[J]. 冉连.  情报杂志. 2017(02)
[3]网络问政倒逼政府治理转型[J]. 凌宁.  国家治理. 2015(27)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中国法学. 2014(06)
[5]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综治模式引论[J]. 谢俊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13(05)
[6]由“堵”到“疏”的政策学习: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行动变迁[J]. 王法硕.  电子政务. 2013(03)
[7]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及其对我国之启示[J]. 尹建国.  法商研究. 2013(02)
[8]虚拟社会中的制度失范与治理路径——基于社会管理的视角[J]. 陈联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9]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J]. 陈力丹.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4)
[10]对象与范畴:建构主义视角下互联网的大众价值[J]. 周明侠.  求索. 2011(01)



本文编号:3556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56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