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概念性框架
发布时间:2022-01-03 20:13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待国家治理,不仅是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一个重要经验和要求。本文从制度视角来理解国家治理,试图提出一个概念性框架来讨论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文章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制度建设的总体逻辑、发展逻辑、评价逻辑、构成逻辑、组织逻辑、运行逻辑、行为逻辑、改革逻辑八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文章来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0,9(03)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国家治理的八个逻辑
从制度的视角来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制度的总体定位与目标,即总体逻辑;然后需要分析现有的制度是怎么来的,是如何历史形成的(发展逻辑),它应该包含哪些层次、哪些内容,层次和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构成逻辑)、制度设计与发展的标准是什么(评价逻辑);当我们进一步观察制度与行动者的关系时,我们需要分析,在国家治理的层面,制度建设的工作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如何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组织逻辑), 制度是怎么运行的,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制度与主体是如何互动的(运行逻辑),嵌入在制度之中的主体行为是怎样的,制度如何保障主体行为有利于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行为逻辑);最后,还需要分析从现有的制度如何迈向未来的制度(改革逻辑)。这样看来,在制度主义视角下理解国家治理,至少可以从八个逻辑来观察(见图1)。显然,这只是一个框架的雏形,需要进一步充实。它涉及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制度能力、制度评价等相关制度文献,也需要综合制度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在一篇文章里不可能把这些都说清楚,本文的后半部分只是针对这八个逻辑做一个简单的讨论。需要在此指出的是,这八个逻辑也可以看作是国家治理制度的八个方面,每一种也可能体现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同时,这八个方面只是相对独立,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比如,在运行逻辑中,我们需要的是因地制宜的执行(enacted implementation), 它已经埋下了制度创新与改革的种子。又比如,制度发展的逻辑与制度评价的逻辑高度相关,不符合制度发展内在逻辑的评价标准一定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 周雪光,艾云.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566908
【文章来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0,9(03)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国家治理的八个逻辑
从制度的视角来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制度的总体定位与目标,即总体逻辑;然后需要分析现有的制度是怎么来的,是如何历史形成的(发展逻辑),它应该包含哪些层次、哪些内容,层次和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构成逻辑)、制度设计与发展的标准是什么(评价逻辑);当我们进一步观察制度与行动者的关系时,我们需要分析,在国家治理的层面,制度建设的工作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如何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组织逻辑), 制度是怎么运行的,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制度与主体是如何互动的(运行逻辑),嵌入在制度之中的主体行为是怎样的,制度如何保障主体行为有利于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行为逻辑);最后,还需要分析从现有的制度如何迈向未来的制度(改革逻辑)。这样看来,在制度主义视角下理解国家治理,至少可以从八个逻辑来观察(见图1)。显然,这只是一个框架的雏形,需要进一步充实。它涉及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制度能力、制度评价等相关制度文献,也需要综合制度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在一篇文章里不可能把这些都说清楚,本文的后半部分只是针对这八个逻辑做一个简单的讨论。需要在此指出的是,这八个逻辑也可以看作是国家治理制度的八个方面,每一种也可能体现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同时,这八个方面只是相对独立,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比如,在运行逻辑中,我们需要的是因地制宜的执行(enacted implementation), 它已经埋下了制度创新与改革的种子。又比如,制度发展的逻辑与制度评价的逻辑高度相关,不符合制度发展内在逻辑的评价标准一定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 周雪光,艾云.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566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6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