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07:08
  [目的/意义]探讨不同因素组合对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影响,帮助政府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过程]选取东部和中部16个省份作为案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选取传播能力、互动程度、服务水平、应对能动性、公众满意度5个维度的指标,从高综合能力和低综合能力2个角度探析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路径。[结果/结论]高应对能动性是高综合能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在保持高应对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互动程度或者服务水平,都能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低公众满意度是低综合能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在保持低公众满意度的前提下,即使政府提高服务水平,也只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政府保持低传播能力、低互动程度、低公众满意度的情况下,必然会带来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降低。 

【文章来源】:现代情报. 2020,40(01)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研究理论框架模型

舆情,综合效率,地方政府


表1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评价初始数据 省 份 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 传播能力 互动程度 服务水平 应对能动性 公众满意度 河北省 58.61 59.98 74.78 64.75 64.14 北京市 63.69 78.14 73.78 72.28 65.64 天津市 56.66 83.79 62.73 68.28 63.79 山东省 81.44 81.20 90.15 84.40 68.58 江苏省 91.38 93.34 92.26 92.37 71.14 浙江省 80.76 84.39 89.75 85.18 64.25 上海市 56.31 80.06 65.05 67.68 67.66 广东省 81.54 73.37 85.66 80.12 72.26 海南省 15.14 14.62 41.64 24.24 48.48 福建省 54.45 53.39 73.35 60.70 55.94 山西省 54.56 33.48 70.20 52.66 49.73 河南省 84.54 72.46 90.47 82.39 66.82 安徽省 86.60 80.62 90.18 85.76 66.44 湖北省 66.56 63.90 75.41 68.73 64.71 江西省 61.04 70.12 71.17 67.76 67.84 湖南省 58.94 57.97 70.63 62.69 61.69 DMU(+) 15.14 14.62 41.64 92.37 72.26 DMU(-) 91.38 93.34 92.26 24.24 48.484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EIQR演化博弈模型的突发网络舆情传播与控制研究[J]. 陈莫凡,黄建华.  情报科学. 2019(03)
[2]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 刘泾.  情报科学. 2018(12)
[3]基于危机过程管理视角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评价研究[J]. 张宝生,祁晓婷.  现代情报. 2018(10)
[4]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策略的内容分析[J]. 赖胜强,唐雪梅.  现代情报. 2018(10)
[5]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偏差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刘焕.  情报杂志. 2018(11)
[6]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构建[J]. 屈健,倪叶舟,扈翔.  青年记者. 2018(26)
[7]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建构——以网络舆情下政府公信力建设为视角[J]. 李沫.  求索. 2018(05)
[8]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及其应对[J]. 刘成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7)
[9]“涉官”网络舆情中政府回应速度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36个案例的实证研究[J]. 原光,曹现强,王兆立.  情报杂志. 2018(09)
[10]法治视野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路径选择[J]. 吴光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本文编号:3619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19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