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县域治理体系演变及其效应

发布时间:2022-02-24 04:18
  近年来,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结果管理模式弱化,过程管理模式凸显。这一转变是宏观央地关系变化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投射。上级政府试图通过过程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县域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被削减、自主行政空间被压缩。县域治理体系的演变强化了县域治理中的问责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县域治理的规范化、缓和县域干群关系,但也导致县域政府的自主性、县域基层干部的情感体验、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以及县域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转站的角色被弱化。县域干部疲于应付自上而下的各种治理事务,可能会采取形式主义、懒政怠政等消极避责行为,以规避政治风险。如何在过程监管与调动干部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仍然是我国县域治理面临的难题。为激发县域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应适当赋予县域政府一定的自主权,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他们创造干实事的氛围与制度环境。 

【文章来源】:探索.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绩效导向下的县域治理研究:检视与评述
2 县域结果管理模式及其治理效应
3 县域过程管理的凸显与行政规范化进程
4 县域过程管理的特征
5 县域过程管理的治理效应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真应付政治任务”:从县域条块机制探讨基层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J]. 杨华.  东方学刊. 2020(01)
[2]城市社区中的情感治理:基础、机制及限度[J]. 田先红,张庆贺.  探索. 2019(06)
[3]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J]. 倪星,王锐.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4]各地容错纠错机制的优点与不足[J]. 王炳权.  人民论坛. 2017(26)
[5]行政包干制:县域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基于华中某省D县的考察[J]. 杨华,袁松.  开放时代. 2017(05)
[6]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J]. 王雨磊.  社会学研究. 2016(06)
[7]行政发包制[J]. 周黎安.  社会. 2014(06)
[8]基层信访治理中的“包保责任制”:实践逻辑与现实困境 以鄂中桥镇为例[J]. 田先红.  社会. 2012(04)
[9]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 渠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5)
[10]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6)



本文编号:3641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41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