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回应时效的影响研究——来自“零距离问政”平台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2-07-11 13:08
问政方式的演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驾齐驱,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公众意识的觉醒,供公众参与问政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借助广西梧州市"零距离问政"平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运用政治系统理论,通过分析2019年上半年书记和市长的留言信息,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影响网络问政回应时效的因素。研究发现:"条块关系"下的市级单位的网络发言人是网民诉求回复的中坚力量,且网络发言人与回应时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留言类型主要集中在投诉和诉求两类,且建议、咨询和诉求三类留言对回应时效有显著影响;留言反馈要素对回应时效有正向影响。从网民视角看,网民在选择留言对象时更偏好于向书记留言,且网民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下会牢牢抓住表达诉求的"机会窗口"。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假设
1. 回应时效与留言类型
2. 回应时效与邮箱类型
3. 回应时效与网络发言人
4. 回应时效与留言反馈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操作化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操作化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留言的时间分布
(二)留言类型
(三)回应时效
(四)回应时效的逻辑回归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民互动行为如何影响网络问政效果?——基于“问政泸州”的大数据探索与推论[J]. 沙勇忠,王峥嵘,詹建. 公共管理学报. 2019(02)
[2]中国互联网舆情热点与地方政府回应——基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09—2013)的分析[J]. 韩冬临,吴亚博.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2)
[3]网络反腐事件中的政府回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70个网络反腐案例的实证分析[J]. 文宏,黄之.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65821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假设
1. 回应时效与留言类型
2. 回应时效与邮箱类型
3. 回应时效与网络发言人
4. 回应时效与留言反馈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操作化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操作化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留言的时间分布
(二)留言类型
(三)回应时效
(四)回应时效的逻辑回归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民互动行为如何影响网络问政效果?——基于“问政泸州”的大数据探索与推论[J]. 沙勇忠,王峥嵘,詹建. 公共管理学报. 2019(02)
[2]中国互联网舆情热点与地方政府回应——基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09—2013)的分析[J]. 韩冬临,吴亚博. 公共行政评论. 2018(02)
[3]网络反腐事件中的政府回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70个网络反腐案例的实证分析[J]. 文宏,黄之.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658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5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