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R模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研究 ——以“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05 21:0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发表观点、阐述意见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首选方式。然而,由于网络具有身份虚拟、高速联通等特性,网民群体在表达利益诉求时极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面对网络公共事件,很多网民不满足于单纯的言论表达,在过激情绪的引导下自发地开展网上或现实行动,从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从早年的“瓮安事件”、“茂名PX事件”、“周久耕事件”到近年的“长生疫苗事件”、“雪乡事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我国相继出现了大量网络群体性事件。此类事件的出现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更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极大冲击。然而危险与机遇并存,政府如能抓住机会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治理,不仅可以清除社会积弊,更能有效地维护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因此,加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研究势在必行。当前,国内学者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成果普遍缺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演进全周期的整体性把握。为了深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系统性认知,提升政府对其的治理能力,本文选取发生于2017年末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作为分析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获悉网络群体性事件完整的演进脉络。研究...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依据
(三)分析框架
二、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的现状
(一)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二)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的进展与不足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的案例分析:“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一)“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演进脉络梳理
(二)“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政府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四、基于4R模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对策
(一)缩减阶段:降低网络舆情的冲击强度
(二)预备阶段: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走向
(三)反应阶段:加强政府回应能力建设
(四)恢复阶段:消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良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扎实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任贤良. 中国发展观察. 2019(24)
[2]从舆情监测升级为舆情预警的思路研究[J]. 赵云泽. 人民论坛. 2019(32)
[3]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导向与政府回应的逻辑互动——基于“雪乡”事件大数据的情感分析[J]. 文宏. 政治学研究. 2019(01)
[4]国外网络群体事件类型研究综述[J]. 吕鹏,许子妍. 晋阳学刊. 2019(01)
[5]事实推断偏向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应对[J]. 李小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2017年“一号舆情”事件分析——透过“红黄蓝事件” 反思社会类舆情的处理方式[J]. 经济导刊. 2018(02)
[7]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J]. 汤景泰,林如鹏.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1)
[8]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协商治理探讨[J]. 许敏. 理论探索. 2018(01)
[9]政府回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多案例的比较分析[J]. 杨立华,程诚,刘宏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10]民粹主义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研究[J]. 费久浩. 电子政务. 2016(06)
博士论文
[1]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及防控机制研究[D]. 邓春林.湘潭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我国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对策研究[D]. 周晨.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悲情、愤怒、戏谑: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动员[D]. 黄鹤.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6509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依据
(三)分析框架
二、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的现状
(一)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二)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的进展与不足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的案例分析:“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一)“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演进脉络梳理
(二)“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政府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四、基于4R模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治理对策
(一)缩减阶段:降低网络舆情的冲击强度
(二)预备阶段: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走向
(三)反应阶段:加强政府回应能力建设
(四)恢复阶段:消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良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扎实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任贤良. 中国发展观察. 2019(24)
[2]从舆情监测升级为舆情预警的思路研究[J]. 赵云泽. 人民论坛. 2019(32)
[3]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导向与政府回应的逻辑互动——基于“雪乡”事件大数据的情感分析[J]. 文宏. 政治学研究. 2019(01)
[4]国外网络群体事件类型研究综述[J]. 吕鹏,许子妍. 晋阳学刊. 2019(01)
[5]事实推断偏向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应对[J]. 李小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6]2017年“一号舆情”事件分析——透过“红黄蓝事件” 反思社会类舆情的处理方式[J]. 经济导刊. 2018(02)
[7]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J]. 汤景泰,林如鹏.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1)
[8]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协商治理探讨[J]. 许敏. 理论探索. 2018(01)
[9]政府回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多案例的比较分析[J]. 杨立华,程诚,刘宏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10]民粹主义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研究[J]. 费久浩. 电子政务. 2016(06)
博士论文
[1]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及防控机制研究[D]. 邓春林.湘潭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我国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对策研究[D]. 周晨.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悲情、愤怒、戏谑: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动员[D]. 黄鹤.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6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8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