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安徽省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4 07:33
  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快速的经济发展在带来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积累了各种环境问题。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民对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和要求也日渐提升。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流域作为一个以水力联系为基础自然形成的地理单元,其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存在着紧密联系,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往往具有流域性的特征。因此,在解决流域环境问题时,从流域全局以及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多要素角度出发进行统筹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需要从流域的角度出发去解决流域性环境问题,但在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有待完善。本研究从流域的角度开展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流域环境管理对策研究,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论文选取青弋江流域、淠河流域、率水河流域作为安徽省典型流域开展研究,通过资料搜集、现场踏勘、样品采集与分析统计,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和国外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评价方法等研究进展的...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2典型流域在安徽省的位置??Fig.?2-2?Location?of?typical?watersheds?in?Anhui?Province??2.2.2典型流域概况??2.2.2.?1青弋江流域??

图2-2典型流域在安徽省的位置??Fig.?2-2?Location?of?typical?watersheds?in?Anhui?Province??2.2.2典型流域概况??2.2.2.?1青弋江流域??

第二章安徽省流域概况及典型流域选取??,.v-:、v?i一?V’||??I??.-??/-?■??'????*,?■??;?:T?K?、.-r'??j???y?,??1/'?X?^??-:-?■::?j?.?:::::?^..?夂.?>??轟嘴?'??9??—S.?Hr類—細碰—....


图2-3青弋江流域水系图??Fig.?2-3?Water?System?Map?of?Qingyi?watershed??(6)地质地貌??青弋江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总体地势为从上游向下游倾斜,具有明显的??

图2-3青弋江流域水系图??Fig.?2-3?Water?System?Map?of?Qingyi?watershed??(6)地质地貌??青弋江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总体地势为从上游向下游倾斜,具有明显的??

第二章安徽省流域概况及典型流域选取??WE??I#1!???i??^?——….….>??图2-3青弋江流域水系图??Fig.?2-3?Water?System?Map?of?Qingyi?watershed??(6)地质地貌??青弋江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总体地势为从上游向下游倾....


图2-4淠河流域水系图??Fig.?2-4?Water?system?map?of?the?Pihe?watershed??流域北部位于流域下游,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

图2-4淠河流域水系图??Fig.?2-4?Water?system?map?of?the?Pihe?watershed??流域北部位于流域下游,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

第二章安徽省流域概况及典型流域选取??山峰之间分布有众多山间小型盆地,淠河上游的源头支流由南往北穿行于山林之??间。流域中部是中山区北侧外缘的山丘地区,地貌类型由低山区逐渐向高丘、岗??地过渡,平均高程在60 ̄400m之间,地表坡度较上游明显缓和,大多在25度以??下。流域北部为....


图2-5率水河流域水系图??Fig.?2-5?Water?System?of?Shuaishui?Watershed??

图2-5率水河流域水系图??Fig.?2-5?Water?System?of?Shuaishui?Watershed??

水系图见图3-4。??(2)气候、降水??率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夏季极端高温41.3摄氏度,冬季极端低温零下13.5摄氏度,多年平均无霜期236??天,无霜期较长。春夏之交有明显的梅雨季节;夏秋之交,常受台风的外围影响??显著,....



本文编号:3954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954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