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变迁中的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乡村治理变迁中的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乡村治理,一直以来,是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是实现国家治理的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整体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全新的建设需求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如何实现科学治理,党的十八大上,就明确表示,要从农村抓起,加强地方自治管理,实行民主、文明、开放、健康的社会主义,配合多种管理手段来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受客观条件制约,多元化治理政策还需由政府为主导来贯彻实施,也暴露出了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克服这一困境,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来适应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发展。在此契机之下,同时也引发了相关研究热点。即如何实行新政策,如何创造具有统一、创新、科学的治理机制。因此,如何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完善治理机制、开创新经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因此,对新阶段的乡村治理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全新的治理对策,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变迁做了一个梳理,回顾了从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到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治理,分析了其中治理模式的变迁,从中对整个乡村治理在我国的发展有个整体性的把握。然后结合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我国当下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即行政主导的治理结构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由此提出关于治理主体的基层政府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从基层政府的角色定位分析,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治理模式,从多主体培育、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强化监督机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来阐述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长久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由政府作为主导架构来实现治理,由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样,身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十分注重社会的健康与和谐发展。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群众占绝大多数。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这一过程中,做好乡村治理、促使农村走向现代化,对国家整体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国内的治理目标已把对农村的治理,列为首要任务,并提倡全国各个地区、各相关部门协同,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同时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力度的增大,很多地方政府开展的乡村治理,开始出现了各种弊端,如治理过程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与不足、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存在不协调,以及政府组成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等等问题,这些都给目前的乡村治理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乡村治理 基层政府 职能 合作共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10-15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5-16
- 五、相关理论16-18
- 第一章 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变迁18-30
-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公元前 221-1912)18-20
- 一、概况18-19
- 二、治理模式19-20
- 第二节 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1912-1949)20-23
- 一、概况20-21
- 二、治理模式21-23
- 第三节 集体化时期的乡村治理(1949-1978)23-26
- 一、概况23-24
- 二、治理模式24-26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治理(1978-至今)26-30
- 一、概况26-27
- 二、治理模式27-30
- 第二章 乡村治理的问题及挑战30-45
- 第一节 行政主导的治理结构30-33
- 一、村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30-31
- 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31-33
- 第二节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33-37
- 一、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33-35
- 二、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35-37
- 第三节 基层政府面临的挑战37-45
- 一、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37-39
- 二、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39-42
- 三、乡村治理变迁对基层政府的挑战42-45
- 第三章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45-65
- 第一节 明确基层政府的角色定位45-52
- 一、明确基层政府职能定位46-48
- 二、基层政府应具备的四种角色48-50
- 三、以公共性为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价值取向50-52
- 第二节 引导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52-56
- 一、基层政府治理空间的让渡——还政于民52-53
- 二、基层政府应大力培育新型农民53-54
- 三、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54-56
- 第三节 构建民主透明的公共决策机制56-60
- 一、建立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机制56-58
- 二、以乡务公开来促进乡村公共决策机制构建完善58-60
- 第四节 强化基层监督机制60-63
- 第五节 推进民主法治的建设63-65
-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春,刘梅芳;利益博弈下的乡村治理——透视村民自治的新视角[J];社会;2003年02期
2 王培刚,余丹;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5年01期
3 盛来运;;“八郑规程”是很好的乡村治理雏形[J];小康;2006年07期
4 肖唐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J];文史哲;2006年04期
5 汪萍;;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动员问题探讨——以河北定州翟城村为例[J];理论月刊;2006年12期
6 张志英;;21世纪中国乡村治理发展浅议[J];农村经济;2006年11期
7 苗树彬;王天意;;困惑与出路——“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专家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5期
8 夏单坤;;“四十亩抛荒地”话乡村治理[J];中国乡村发现;2006年01期
9 申端锋;;乡村治理的博弈术与正当性[J];读书;2008年04期
10 周朗生;;乡村治理的理论诠释——从治理到乡村治理[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营;;当代乡村治理变迁的特点和经验——以建国60年来的浙江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唐正繁;;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探析[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郭书田;;乡镇政府改革与乡村治理[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银华;陈霄;;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德芳;;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河北定县为例[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冰;;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方俊;郭正林;;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呈东村调查报告361[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伍军;;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分析——以湖北麟村为个案[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9 苗青田;卢凤超;;浅谈完善村民自治[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二等奖论文摘要[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中科技大学 贺雪峰;乡村治理基础研究的深化:从社会基础到价值基础[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李克杰;开除“村籍”暴露乡村治理短板[N];法制日报;2012年
3 中共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戚华海;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鲜活样本[N];南方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秀娟;乡村治理的另一种范式[N];山西日报;2013年
5 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 王兴於;创建幸福村落是乡村治理的新路子[N];农民日报;2013年
6 张英洪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乡村治理要强化维护发展农民基本权利[N];农民日报;2014年
7 汤嘉琛;激活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N];光明日报;2014年
8 首席记者 秦德胜;努力实现“五好”目标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N];绍兴日报;2014年
9 报道组 魏康星 通讯员 金毅;金东创新机制培养乡村治理能手[N];金华日报;2014年
10 沈昕 凌宏彬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经济发展研究处处长 博士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徽州宗族“善治”:乡村治理启示录(下)[N];中国社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乡村经营性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苗树彬;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商兆奎;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康菊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疆乡村治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6 范洪亮;非均衡状态下乡村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何晓杰;“后农业税时代”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阎占定;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亚民;海疆知县蓝鼎元的乡村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星;乡村治理中的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郑庆基;论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公私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小林;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条件拒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樊亚军;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王守智;信息不对称与乡村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殿君;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张书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8 李晓南;“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周英姿;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3年
10 郭伟;乡村多元治理路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乡村治理变迁中的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3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