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和谐社会建设视角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6:24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建设视角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平正义


【摘要】: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基本平等和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怎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必要手段。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被淡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没有得到落实。就目前我国公共服务水平而言,还不能有效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现象日益显现,随着公共服务差距的不断加大,严重制约了全体成员共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利因子。十八大报告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中,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一任务。在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目标中,提出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本文从和谐社会建设视角出发,对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研究,分析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联系,找出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而在和谐社会建设视角下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做出思考,得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以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思想为指导。重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能够均等享受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底线均等”的实质,有利于公平正义在最大范围的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平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3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选题意义11-13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7-18
  • (一) 研究思路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其关系18-27
  • 一、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18-20
  • (一) 和谐社会18-19
  • (二) 公共服务均等化19-20
  • 二、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联系20-22
  • (一) 和谐社会理论指导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20-21
  • (二)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21-22
  • 三、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和谐社会的意义22-25
  • (一) 保障经济发展22-23
  • (二) 维护公平正义23-24
  • (三) 促进社会安定有序24
  • (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4-25
  • 四、和谐社会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25-27
  • (一) 立足国情,坚持“底线均等”原则25
  • (二) 缓解矛盾,提高公共服务质与量25-26
  • (三)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6-27
  • 第三章 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7-32
  •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27-29
  • (一) 区域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27
  • (二) 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27-28
  • (三) 不同群体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28-29
  • 二、公共服务不均的原因29-32
  • (一)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本质被淡化29-30
  • (二) 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够重视30
  • (三)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30-31
  • (四)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1
  • (五) 公共服务制度建设滞后31-32
  • 第四章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32-46
  • 一、重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32-35
  • (一)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公民公平正义意识32
  • (二)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公平正义理念32-33
  • (三) 坚决反对腐败,增强人民公平正义信心33-34
  • (四) 坚持科学制度创新,保障公平正义有章可循34-35
  • 二、建立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35-38
  • (一) 执政理念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35-36
  • (二) 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36-37
  • (三)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37
  • (四)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供给多元化37-38
  •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38-42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城乡发展理念38-39
  • (二) 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规划布局39-40
  • (三)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40-41
  • (四) 创新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41-42
  • 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总体水平42-46
  • (一) 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42-43
  • (二) 加强法制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43-44
  • (三) 加强党的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领导人才44
  • (四) 依靠人民群众,为社会建设提供可靠力量44-46
  • 结语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开明;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岳德常;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丁德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党东耀;重视应急宣传 建设和谐社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5 徐珍;“和”与“争”在和谐社会中应有的关系与要义[J];理论前沿;2005年12期

6 薛安泰;解析“和谐社会”[J];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7 张萍;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环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敖方言,廖和平;浅析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3期

9 王培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J];唯实;2005年05期

10 张可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重点把握的问题[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奎;张志宇;;通向和谐社会之路——打造责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继为;;构建和谐社会急需政府十大规制能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贵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井方;;浅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权东先;;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A];第25届中西南学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克梁;;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郁;汪鹏;汪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刘英;;公园与和谐社会[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豫t1;;强化构建意识 共建和谐社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阮文泰;中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齐宝江;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7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君亮;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技术支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秦洪源;黄帝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宇;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建华;基于质、量、度视角的河北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迪;对马克思“自由王国”之解读[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萍萍;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弱势群体教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蓉;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6 赵正平;民族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张慧;邓小平平等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倩;和谐社会视野下城市空巢家庭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9 曾可珂;和谐社会视野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郝博;论社会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8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68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