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构建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构建
【摘要】:网络舆情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网民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对热点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当所涉及的事件负面,众多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过量的带有消极情绪的负面言论时,就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网络舆情危机对于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可谓双刃剑。应对得当,可以成为政府提高公信力的契机;反之,则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是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新课题。本文从网络舆情和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切入,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分析了网络舆情危机下地方政府的应对不足以及由此造成的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并在详析政府与民众、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给出几点建议。其中重点分析了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地方政府自身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本文认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入手,同时正确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时与相关各方的关系,而根本在于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地方政府舆情危机的应急体系。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此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研究方法等基础性问题。第二章“网络舆情危机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理论”:主要阐述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特点、形成过程,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点及评价标准。第三章“网络舆情危机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主要分析了舆情危机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第四章阐述了“网络舆情危机引发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主要从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中几个方面进行切入。第五章“舆情危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从加强地方政府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外部关系、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几个方面提出对策,从而完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的应急体系。结论:对全文的总体综述和总结。
【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 地方政府 公信力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7-9
- 1.2 文献综述9-12
- 1.3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网络舆情危机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理论阐述13-18
- 2.1 网络舆情危机13-15
- 2.2 地方政府公信力15-18
- 第三章 网络舆情危机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18-20
- 3.1 不当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损害政府公信力18
- 3.2 积极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增强政府公信力18-20
- 第四章 网络舆情危机引发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20-24
- 4.1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中存在的问题20-22
- 4.2 舆情危机下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22-24
- 第五章 舆情危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24-31
- 5.1 强化地方政府管理理念24-25
- 5.2 正确处理地方政府外部关系25-26
- 5.3 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26-27
- 5.4 完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急体系27-31
- 第六章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5
- 作者简介3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t熀,
本文编号:572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7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