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0:26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志愿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自愿贡献私有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不仅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也是公众实现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广东省是志愿服务起步最早的省份。志愿服务的诞生和发展,在维护广东省的社会安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广东省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其经济发展规模和发达程度在我国和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力,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又越来越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这些成为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长远发展的良好环境。但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也因受到各种政策、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发展中还遇到一些问题。所以,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政策意义深远。根据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结合志愿服务的激励理论,主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笔者设计了包含大学生志愿者基本信息、参与动机、不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遇到的问题和对志愿服务发展建议等内容的问卷,对广东省20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发放,进行实证调查。调查结果通过电脑和人工统计调查,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方法,设计社会人口属性、志愿身份、志愿活动、志愿支持为自变量,验证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是否与志愿者身份,政治身份,专业,宗教倾向显著相关。最后结合激励相关理论,分析调查结果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建议做法,提出应从组织管理、经济支持、法制保障、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策建议。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政府加强对志愿组织管理力度、提高志愿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和引导大学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经济支持方面则是政府加大对志愿组织的投入和鼓励社会公民捐赠,以帮助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解决经济困难;法律保障需要政府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合法权利不受损害;社会环境方面倡导通过政府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认知、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影响力和从社会角度给予志愿者优待等措施创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激励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2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8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8-23
-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的理论分析23-27
- 2.1 核心概念23-24
- 2.1.1 志愿服务23
- 2.1.2 激励23-24
- 2.2 志愿服务激励的理论依据24-27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4-25
- 2.2.2 志愿失灵理论25-27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27-33
- 3.1 研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27-28
- 3.1.1 社会人口属性27-28
- 3.1.2 志愿身份28
- 3.1.3 志愿活动28
- 3.1.4 志愿支持28
- 3.2 研究方法28-29
- 3.2.1 文献研究法28-29
- 3.2.2 问卷调查法29
- 3.2.3 比较研究法29
- 3.3 研究对象与研究样本29-30
- 3.4 研究假设30-33
- 3.4.1 假设大学生物质条件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30-31
- 3.4.2 假设大学生志愿身份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31
- 3.4.3 假设大学生政治身份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31
- 3.4.4 假设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31
- 3.4.5 假设大学生宗教倾向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31-33
- 第四章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33-48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33-43
- 4.1.1 样本情况描述33-34
- 4.1.2 信度分析34-36
- 4.1.3 大学生参加活动的频次分布及从不参加活动的原因36-38
- 4.1.4 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类型38-39
- 4.1.5 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39-40
- 4.1.6 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困难40-41
- 4.1.7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费用承担情况41-42
- 4.1.8 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建议情况42-43
- 4.2 假设检验43-48
- 4.2.1 大学生物质条件与志愿参与活动无显著相关43
- 4.2.2 大学生志愿身份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43-44
- 4.2.3 大学生政治身份与志愿参与活动无显著相关44-45
- 4.2.4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志愿参与活动显著相关45-47
- 4.2.5 大学生宗教倾向与志愿参与活动无显著相关47-48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48-62
- 5.1 结论与讨论49-60
- 5.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薄弱49-55
- 5.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资助55-56
- 5.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薄弱56-58
- 5.1.4 大学生志愿服务缺少有利的社会环境58-60
- 5.2 研究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件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69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恒丽;柯绿;;志愿者在老区[J];源流;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实习记者 刘肖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亟需加强[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实习记者 曾凡美 通讯员 王茜;扬帆启航正逢时[N];西部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国彤;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小花;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梅光耀;广东省大学生职业锚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白洋;广东省大学生对媒体栏目兴趣与接收体育信息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6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86293.html